时间: 2025-05-02 12: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58
原文展示:
陆翁赠箫杖 沈周 〔明代〕
一筇紫竹岁寒条,十节中通亦当箫。 使我弄秋唇有赖,累翁归夜手无聊。 星含古窍声犹滑,霞渍长茎色未消。 老甚出游今得力,坐吹明月广陵桥。
白话文翻译:
一根紫竹制成的手杖,历经寒冬依旧坚韧,十节中空,仿佛也可当作箫来吹奏。 它让我在秋日里有了吹奏的依靠,却让老翁在归家的夜晚手感到无聊。 星光透过古老的孔窍,声音依旧滑润,霞光染在长长的茎上,颜色还未消退。 年老的我出游时,如今这手杖显得格外得力,坐在明月下的广陵桥上吹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苏州人。他的诗画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周在收到友人赠送的紫竹手杖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礼物的珍视以及对手杖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紫竹手杖的描绘,展现了手杖的实用性和艺术美感。首联以“岁寒条”形容手杖的坚韧,又以“十节中通亦当箫”赋予手杖音乐的灵性。颔联和颈联通过“星含古窍声犹滑”和“霞渍长茎色未消”进一步以自然景色来比喻手杖的美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尾联则表达了手杖在老者出游时的得力,以及在月光下吹奏的意境,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紫竹手杖的赞美,表达了对手杖实用性和艺术美感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老者对手杖的依赖和对手杖带来的乐趣的享受。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