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4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43:04
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
作者:辛弃疾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田园只是旧耕桑。
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
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
绿窗剗地调红妆。
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我亲手种下了门前的乌桕树,如今它已长得千尺苍苍。
那田园依旧是旧时的耕作和桑树。
在风月夜里,杯盘交错,箫鼓声中子孙们忙碌。
经历了七十五年,没有什么大事,不妨让两鬓白霜。
绿窗下剁掉了地面,调和了红妆。
从今天起就尽情享乐吧,三万六千场狂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辛派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经历与情感,风格豪放,情感激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辛弃疾晚年写的,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乡土的眷恋。经历了战乱与政治动荡,诗人在此时仍然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是一首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词作,通过对乌桕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手种门前乌桕树”引入,既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又有自然的生动形象。乌桕树的千尺苍苍,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岁月的积淀。
接下来通过“田园只是旧耕桑”一句,传达了对往昔田园生活的追忆,尽管时间已逝,生活的平淡依旧留存心中。“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则将诗人的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表达了在美好时光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中,诗人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态度。最后两句“绿窗剗地调红妆。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更是将这种态度推向高潮,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乐,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整首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强调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七十五年无事客”中,“无事”指的是什么?
A. 没有工作
B. 没有大事发生
C. 没有朋友
D. 没有财富
诗中提到的“乌桕树”象征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坚韧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辛弃疾更注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放纵与豪放。两者在表达生活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