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题》

时间: 2025-04-27 15:13:58

诗句

人生忧患始于名,旦喜无闻过此生。

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3:58

原文展示:

偶题
辛弃疾

人生忧患始于名,旦喜无闻过此生。
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

白话文翻译:

人生的忧患从追求名利开始,早晨的喜悦只是在于无闻度过这一生。
却是年轻时沉迷于饮酒,读书和练剑两方面都没有成就。

注释:

  • 忧患:忧愁和烦恼,指人生的困扰。
  • :名利,社会地位和声望。
  • 无闻:默默无闻,没有名声。
  • 耽酒:沉迷于喝酒。
  • 学剑:学习剑术。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人生忧患始于名”,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追求名利会带来烦恼。历史上许多文人如陶渊明、李白等都表达过类似的思想,强调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亦以诗著称。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多反映了爱国情怀与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和个人追求后,对名利与成就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偶题》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个人成就的失落感。诗中“人生忧患始于名”一句,直白地道出了名利的无奈与烦恼,这种情感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追求名声往往会带来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诗人通过自我反省,意识到年轻时的沉迷与迷失。

接下来的“旦喜无闻过此生”则展现了一种对无为而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超脱于世俗的纷扰,生活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中。随后的“却得少年耽酒力,读书学剑两无成”则是对年轻时光的自我批评,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在追求酒色的过程中,未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这种对青春的叹息与懊悔,使得整首诗歌在感情上更为深刻,表现出辛弃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生忧患始于名”:人生的烦恼从对名利的追逐开始。
    • “旦喜无闻过此生”:早晨的快乐只是在于过着无名的生活。
    • “却得少年耽酒力”:年轻时沉迷于饮酒的力量。
    • “读书学剑两无成”:读书和练剑都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句子更加对称、和谐。
    • 反问:通过自我反省,表达对人生选择的质疑与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对年轻时光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社会地位与外在的认可,带来烦恼与忧愁。
  • :象征着年轻时的放纵与迷失。
  • 书与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标
    • B. 年轻时的放纵与后悔
    • C. 读书与练剑的重要性
  2. “旦喜无闻过此生”中“无闻”是什么意思?

    • A. 有名
    • B. 默默无闻
    • C. 无法听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将进酒》——李白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偶题》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多地反映出对名利的无奈,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全集》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此框架为您提供了对辛弃疾《偶题》的全面解读,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解析及相关学习资料,便于深入理解和学习。

相关查询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玉楼春 忆汉月·红艳几枝轻袅 圣无忧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秋郊晓行 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忠的词语有哪些 甄品 普度众生 包含寿的词语有哪些 拨乱之才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溪蛮 骨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包含炸的词语有哪些 京原铁路 甘带 虫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不知权变 谈笑封侯 锦结尾的成语 噡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