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

时间: 2025-05-01 16:00:09

诗句

凤管龙笙处处吹,都民欣乐太平时。

宫娥不识兴亡事,犹唱宣和御制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0:09

原文展示:

凤管龙笙处处吹,都民欣乐太平时。宫娥不识兴亡事,犹唱宣和御制词。

白话文翻译:

到处都能听到凤管和龙笙的乐声,百姓们在太平盛世中欢欣鼓舞。宫中的歌女却不懂得国家的兴衰变迁,仍旧在唱着宣和时期的御制歌曲。

注释:

  • 凤管: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如凤,音色优美。
  • 龙笙:同样是一种古代乐器,音色悠扬。
  • 都民:指所有的百姓。
  • 宫娥:指宫中的歌女或舞女。
  • 兴亡事:指国家的兴盛和衰败。
  • 宣和:指宋仁宗时期的宣和年间,文化繁荣,音乐盛行。
  • 御制词:皇帝所作的词曲,通常用于宫廷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景升,号小舟,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仕途波折,但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尤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盛世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民众生活富足。诗人通过音乐和歌舞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宫中歌女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乐器声和歌女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的社会画面。开篇“凤管龙笙处处吹”表现出一种欢乐的气氛,乐声四起,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接着“都民欣乐太平时”,则突出民众在太平盛世中享受生活的喜悦,表现了对国家昌盛的赞美。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对宫娥的描写,“宫娥不识兴亡事”,这句话透出一种无奈与讽刺。宫中的歌女沉浸于表面的欢乐,完全不关心国家的命运。最后一句“犹唱宣和御制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疏离感,宣和时期的歌谣虽然美好,但却与现实的兴亡无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部分人对时局的无知与麻木。

整首诗在轻快的乐声中暗含深意,提醒人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这种讽刺与警醒,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管龙笙处处吹:描绘乐器声响,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 都民欣乐太平时:反映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欢庆与享受。
  • 宫娥不识兴亡事:指出宫女对国家命运的无知,形成对比。
  • 犹唱宣和御制词:强调宫女的麻木与对历史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凤管龙笙”“兴亡事”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暗喻:通过乐声与宫女,暗示社会的表象与内在问题。
  • 反讽:通过宫女的无知来反衬民众的幸福,传达对社会的批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体现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与对部分社会人群麻木的批判,反映了历史兴亡与个人命运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管:象征着高雅的音乐与文化。
  • 龙笙:代表权威与尊贵的乐器。
  • 宫娥: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对外界的隔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两种?

    • A. 笛子和二胡
    • B. 凤管和龙笙
    • C. 琵琶和古筝
  2. 诗中“都民欣乐”的意思是什么?

    • A. 民众悲伤
    • B. 民众欢庆
    • C. 民众忙碌
  3. 宫娥对兴亡事的态度是?

    • A. 关心
    • B. 麻木
    • C.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情感更为奔放,而汪元量则偏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辛卯九月二十三日夜,梦上层兰北望 卜算子·流花桥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 岁暮江空,羁怀无俚,敬借家大人韵写之 卜算子 秋夜寄外 卜算子 为郑霁林太守题先德辅堂先生淞江泛艇图 卜算子 其六 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 其六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乍乍的 慈笃 亅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割襟之盟 黍字旁的字 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援奥 韫椟藏珠 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羌族 身轻体健 高牙大纛 意开头的成语 肫挚 降心相从 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