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巴江》

时间: 2025-04-25 19:28:14

诗句

巴□鼓棹兴悠悠,野鹿衔花出峡头。

网得巨鱼堪切脍,携觞重上荔枝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28:14

原文展示

巴鼓棹兴悠悠,
野鹿衔花出峡头。
网得巨鱼堪切脍,
携觞重上荔枝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江上划船的情景,鼓声悠扬,心情舒畅。野鹿在峡口衔着花朵走出,渔网里捕获了大鱼,可以用来切成鱼脍(生鱼片),然后带着酒杯再上荔枝楼,享受美好时光。

注释

  • 巴鼓:指巴江流域的鼓声,象征着水乡的气氛。
  • :划船用的桨。
  • 悠悠:形容心情舒畅,缓慢悠然。
  • 峡头:峡谷的入口。
  • 网得:用网捕到。
  • :可以、值得。
  • 切脍:将鱼切成生鱼片,古代一种饮食方式。
  • 携觞:提着酒杯,准备饮酒。
  • 荔枝楼:指的是盛产荔枝的楼阁,象征美好的宴饮场所。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及生活情趣,彰显了古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宁静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字君实,号冷梅,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歌,尤其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巴江》创作于诗人游历巴江时,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目睹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因此写下了这首描绘江河风光与生活乐趣的诗篇。

诗歌鉴赏

《巴江》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们生活情趣的佳作。诗中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巴江的宁静与和谐美,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享受生活的心境。首句“巴鼓棹兴悠悠”开篇即引入了江河的情景,鼓声伴随着划桨的节奏,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接着,野鹿衔花出峡头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江边的生机。

诗的后两句则将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美结合,描绘了渔获的丰盈与饮酒的欢愉,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鼓棹兴悠悠:描绘划船的场景,鼓声悠扬,心情愉悦,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2. 野鹿衔花出峡头:描绘自然景象,野鹿叼着花朵,营造出一种生动和谐的画面。
  3. 网得巨鱼堪切脍:渔获丰盛,有巨大的鱼可供享用,象征生活的富足。
  4. 携觞重上荔枝楼:提着酒杯,迈向享受美食的地方,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巴鼓”来象征江边的生活气氛。
  • 拟人:野鹿“衔花”,赋予自然以灵性,生动活泼。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反映了古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巴江: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宁静。
  • 野鹿:象征着生机与自由。
  • 巨鱼:象征着丰盈与富饶。
  • 荔枝楼:象征着美好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巴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江边的气氛
    C. 渔具

  2. “携觞重上荔枝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生活的享受
    C. 对友人的思念

  3. 诗中描绘的野鹿是在做什么? A. 跑步
    B. 吃草
    C. 衔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描绘饮酒的场景,但更强调豪情壮志。
  • 《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侧重于内心的平和。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汪元量的《巴江》偏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活的乐趣,而李白则更强调豪爽的饮酒情怀。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山 陆严州惠剑南集 六十遇明主 柳絮 留题雪峰 刘景文 刘公达觅酒 刘晁之家园六咏·伫棹 刘晁之家园六咏·露华 林和叔山园九咏·娱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余杂 整本大套 物阜民熙 曰字旁的字 油嘴滑舌 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声情并茂 人字头的字 歺字旁的字 浪旦 包含坡的词语有哪些 囊橐萧然 巾帼丈夫 返本还原 耳刀旁的字 猫儿哭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