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越州歌》

时间: 2025-04-30 18:37:30

诗句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7:30

越州歌

原文展示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政失误的深切怨恨与不满。“师相平章”指的是朝中大臣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对国家的影响;“千秋万古恨难消”说明这种恨意将永远存在,难以抚平。“萧墙祸起非今日”则指内乱的根源并非如今才有,而是由来已久;“不赏军功在断桥”则表达了对军功未被赏识的失望,暗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注释

  • 师相平章:指的是当时的宰相及大臣,强调其在朝中的权力与责任。
  • 千秋万古:形容时间非常漫长,表达对历史遗恨的感慨。
  • 萧墙:指内部的纷争与矛盾,借用“萧墙”来形容内部争斗。
  • 断桥:这里可能暗指一处历史遗址或事件,象征着不被重视的军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期,国家在内外压力下,权臣之争愈演愈烈,士人对此感到失望与愤懑。

诗歌鉴赏

这首《越州歌》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无法消散的恨意。诗的前两句以"师相平章"引入,直接点出当权者对国家的影响,诗人以“千秋万古”的夸张手法,渲染出深重的历史感与无奈感,表现出诗人对权臣失误的无力感与愤怒。后两句则通过“萧墙”与“断桥”的对比,揭示了内部争斗的长期性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表现了士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对个人理想的失落。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却深刻复杂,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师相平章误我朝:指的是当朝的宰相及大臣们的决策错误,对国家的治理造成了损害。
    • 千秋万古恨难消:表达了对这种决策的强烈不满,恨意将伴随历史的长河,难以消除。
    • 萧墙祸起非今日:强调国家的祸乱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以来内部矛盾的积累。
    • 不赏军功在断桥:将士人的努力与功劳比作断桥,暗示其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与认可。
  •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千秋万古”强调了恨意的深刻。
    • 对仗:整首诗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如“断桥”象征士人被忽视的忠诚与功劳。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权臣失误的痛心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 师相:象征权力与责任,反映政治环境。
  • 萧墙:内乱与纷争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动荡。
  • 断桥:象征未被重视的忠诚与努力,反映士人心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师相平章”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宰相及大臣
    • C. 士兵
    • D. 商人
  2. “千秋万古恨难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失望
    • C. 愤怒
    •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萧墙”指的是什么?

    • A. 外敌
    • B. 内部纷争
    • C. 自然灾害
    • D. 经济问题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越州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失落。《越州歌》更侧重于对权臣的批评,而《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展敬上凤林寺诗 渡北河诗 豫章行 其二 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二 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 咏苔纸诗 岁穷应教诗 夏晚诗 梅夏应教诗 从驾天池应诏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桑苎经 衣紫腰黄 椎髻布衣 田字旁的字 包含惋的词语有哪些 念记 侦量 王字旁的字 包含森的成语 星占 目瞪舌强 韬光韫玉 休养生息 肀字旁的字 势不两立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