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7:30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消。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政失误的深切怨恨与不满。“师相平章”指的是朝中大臣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对国家的影响;“千秋万古恨难消”说明这种恨意将永远存在,难以抚平。“萧墙祸起非今日”则指内乱的根源并非如今才有,而是由来已久;“不赏军功在断桥”则表达了对军功未被赏识的失望,暗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期,国家在内外压力下,权臣之争愈演愈烈,士人对此感到失望与愤懑。
这首《越州歌》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无法消散的恨意。诗的前两句以"师相平章"引入,直接点出当权者对国家的影响,诗人以“千秋万古”的夸张手法,渲染出深重的历史感与无奈感,表现出诗人对权臣失误的无力感与愤怒。后两句则通过“萧墙”与“断桥”的对比,揭示了内部争斗的长期性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表现了士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对个人理想的失落。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却深刻复杂,值得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权臣失误的痛心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测试:
诗中“师相平章”指的是谁?
“千秋万古恨难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萧墙”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