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9:44
南亭对酒送春
——白居易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桃子已经落果,红薇花依旧散发芬芳。
三月的时光渐渐过去,晚春的黄莺在城头鸣叫。
我独自举杯对酒,在南亭送别残春。
微醉中忽然高歌,歌中所唱何其内容?
我已五十多岁,并非苦涩的老人。
做刺史的二千石,亦不算贫贱。
世上三品官,多于我年纪更老。
同年中进士的朋友,已然散落无一。
亲友半数已成鬼,仆人多已见孙辈。
想到这些事,聊以自解,喝酒时且欢欣。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直白易懂,关注社会民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值春天即将结束之际,作者在南亭对酒,寄情于春天的流逝,感怀人生的无常与逝去。
《南亭对酒送春》是白居易在春末之际,举杯送别春天的抒情诗。全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通过桃花落、红薇花香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随着时间的流逝,晚春的莺鸣声在耳畔响起,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独自持杯,既是对春天的送别,也是对自身人生的反思。
诗中,白居易以酒为媒介,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虽然年届五十,白居易并不觉得自己是个苦涩的老人,反而以刺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为荣。他以自嘲的方式,指出当年同窗的朋友们如今大多已去世,亲友也半数成了鬼,时光的无情让他倍感孤独。然而,正是对这些感慨的反思,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欢欣。
全诗在形式上简洁,情感上丰富,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切理解。诗人用酒来解忧,虽然感慨万千,但在欢愉的氛围中,仍然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送别,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去的追忆。它传达了即使面对人生的无常,仍要珍惜当下,寻找快乐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含桃”指的是什么?
A) 桃花
B) 桃子
C) 桃树
答案:B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酒的美味
B) 春天的流逝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B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指的是?
A) 同年考中的朋友已去世
B) 同年考中的朋友都成名
C) 同年考中的朋友仍然在世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