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32
再见狂胡力请平,将军无事罢屯营。
传军已割淮壖地,牙帐仍收鄂渚兵。
胜日身犹堪杖策,衰年耳自厌鸣钲。
角巾初了东归约,安用区区岘首名。
再见面时,愿狂胡的力量能够平息,将军无事,便解散了营寨。
传来消息,军队已经割让了淮壖的土地,牙帐仍然在收回鄂渚的士兵。
在胜利的日子里,我仍然可以扶杖而行;在衰老的年纪,我对那鸣钲的声音已感到厌倦。
角巾刚解,准备东归的约定,何必再去追求那微不足道的名声呢?
诗中提到的“狂胡”与“将军”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可能与宋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有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反映出当时士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子美,号香岩,宋代诗人、词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与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时期,作者对战争持有厌倦态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狂胡”与“将军”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无奈与将军的无所作为,传达出对外敌侵扰的忧虑。接着,诗人提到军队割让土地,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最后,诗人通过“胜日”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即使在胜利的日子里,也感到衰老与厌倦,渴求平静的生活。“角巾初了东归约”则表现了诗人对回归故土的期待,强调了内心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透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传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狂胡”指的是?
诗人对“鸣钲”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角巾”象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