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5:12
原文展示:
和游古意韵 谢枋得 〔宋代〕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 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 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 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
白话文翻译:
死亡对于程婴来说并不难理解,十年后死去也不算错。 文辞未必能改变秦国的外甥,敲打和朴素只能抱住皇帝的衣裳。 没有志向何必为庙中的黍米悲伤,得到仁义更不会去吃山中的薇菜。 作为儒生感到愧对一个仆人,怎能忍心对着夕阳表达忠诚。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实,号鹤山,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忠君爱国之情,风格沉郁顿挫。这首诗是他在南宋灭亡后,感慨时局,表达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宋灭亡后,谢枋得感慨时局,表达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诗中通过程婴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程婴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死后未为非”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理解和坚持,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改变。“文辞未必改秦甥,敲朴徒能抱御衣”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文辞和行为都无法改变现状。“无志何劳悲庙黍,得仁更不食山薇”强调了有志向和仁义的重要性,不会因为贫困而改变原则。最后两句“儒冠有愧一厮养,何忍葵心对落晖”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为儒生的愧疚和对忠诚的无奈表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和理想的坚守,即使在面对死亡和现实的无奈时也不改变。诗中通过程婴的典故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死易程婴岂不知”中的“程婴”是指: A.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B. 秦国的外甥 C. 南宋的诗人 D. 南宋的皇帝
诗中“文辞未必改秦甥”中的“秦甥”是指: A. 秦国的外甥 B. 秦国的政策 C. 秦国的文化 D. 秦国的皇帝
诗中“无志何劳悲庙黍”中的“庙黍”是指: A. 庙中的黍米 B. 庙中的祭祀 C. 庙中的神像 D. 庙中的僧人
诗中“得仁更不食山薇”中的“山薇”是指: A. 山中的薇菜 B. 山中的野兽 C. 山中的风景 D. 山中的隐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