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29:09
代梦得吟
白居易 〔唐代〕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后来变化的事物中,三分之贵的东西太多,而同辈之间却大多凋零无存。
在世上争先恐后的人,竟不如我这个人。
虽然我已经站在了高处,但这地位恐怕也难以持久,尽管局势来得慢,未必就会失败。
我看不到山上的新芽与林间的叶子,春天来临时,先绿的反而也会先枯。
诗中提到的“人间斗在不如吾”,反映了白居易对自身地位的自信与对世俗竞争的看法。白居易在唐代社会中以诗名显赫,常常表现出对权贵及社会变迁的独立见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
《代梦得吟》创作于唐代社会变迁背景下,白居易深感同辈间竞争的激烈以及自身地位的脆弱,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代梦得吟》是一首反映人生无常和社会竞争的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他对社会变化和人际关系的敏锐观察。诗的前两句,诗人以“变化”和“凋零”开篇,直指现实中珍贵事物的短暂和同辈之间的失落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争先”和“斗”,则进一步揭示了人间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诗人自谦地指出,尽管自己已站在高处,但也意识到这种地位并不牢固。最后两句以自然界的变化结束,春天的绿叶与枯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无常,使整首诗更加深刻。诗人在感叹中又带有一丝哲理,启示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地位、同辈竞争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体悟,强调了人生命运的脆弱和无常。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愤怒
C. 无奈
D. 快乐
“同辈凋零太半无”中的“凋零”意指什么?
A. 生长
B. 消亡
C. 繁盛
D. 快乐
诗中提到的“竿头”象征什么?
A. 竞争
B. 高处与地位
C. 生命
D. 自然
答案:
白居易与杜甫在同一时期,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人生的感慨,但侧重于国家大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处境与无常。两者的作品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值得读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