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42
嵇康的《答二郭诗三首 其二》原文如下: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但愿养性命,终己靡有他。良辰不我期,当年值纷华。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我曾经受到父兄的庇护,年轻时就得以摆脱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变得懒散,常常在北山的山脚下沉睡。我只希望能够养护自己的性命,终身不再有其他的追求。美好的时光不再等待我,当年正值繁华盛世。生活的艰辛让我感到恐惧,生怕被世俗的网罗所束缚。羲农的时代早已远去,我独自叹息。北风的警戒强调了容貌的重要,渔夫却乐于在水面上扬帆。即使过着闲逸的生活,也不是我所欣赏的。与其这样,不如在天外飞翔,品尝美玉,漱洗晨曦。抛弃物质的累赘,逍遥自在地游历太和山。与友人聚集在灵山,弹琴高歌,享受清雅的生活。能跟随我的人,古人又何必多呢?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和哲学家,代表了竹林七贤之一。他倡导自然和个人自由,反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作品常表现出对现实的逃避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三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追求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答二郭诗三首 其二》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嵇康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世俗生活的排斥。诗中开头以个人的经历引入,表现出对父兄恩惠的感激,同时也揭示出在庇护下成长的懒散与无所作为。接着,诗人对“良辰不我期”的叹息,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恐惧和不安,流露出对世俗束缚的反感。羲农的远去象征着传统的消逝,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愈发显得孤独而坚定。“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通过对比,表现出对轻松生活的向往,而“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更是将理想生活的描绘推向极致,表现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谊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抒情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理想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叛。
诗词测试:
嵇康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A. 汉朝
B. 魏晋
C. 唐朝
D. 宋朝
诗中提到的“羲农”意指什么?
A. 诗人
B. 农耕始祖
C. 渔夫
D. 学者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积极参与
B. 厌倦与逃避
C. 适应与妥协
D. 追求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