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君山 其一》

时间: 2025-07-26 18:43:56

诗句

恃险三苗此为国,不知诸夏有华勋。

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43:56

原文展示:

君山 其一 王十朋 〔宋代〕 恃险三苗此为国,不知诸夏有华勋。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苗族依仗地势险要在此建国,却不知中原华夏有着辉煌的功勋。经过七十年的和平与教化,从此这片湖山才有了君主的统治。

注释: 字词注释:

  • 恃险:依仗地势险要。
  • 三苗: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 诸夏:指中原华夏民族。
  • 华勋:辉煌的功勋。
  • 两阶干羽:指和平与教化。
  • 七旬:七十年。

典故解析:

  • 两阶干羽:出自《尚书·大禹谟》,指大禹用和平手段教化三苗,使其归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宋代诗人,其诗多咏史抒怀,风格沉郁顿挫。此诗通过对三苗与华夏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教化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王十朋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或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三苗与华夏的对比,展现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与和平教化的力量。首句“恃险三苗此为国”,点明了三苗依仗地势险要建国的事实,但紧接着的“不知诸夏有华勋”,则暗示了三苗对华夏文明的忽视。后两句“两阶干羽七旬后,从此湖山方有君”,则通过典故,表达了和平教化最终使得这片湖山有了君主的统治,强调了和平与教化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恃险”与“三苗”的结合,描绘了三苗的地理优势和建国情况。
  • 次句“不知诸夏有华勋”,通过对比,突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 后两句通过典故“两阶干羽”,表达了和平教化的效果,最终使得这片湖山有了君主的统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三苗与华夏的对比,突出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 典故:使用“两阶干羽”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和典故,强调了和平与教化的重要性,以及华夏文明的辉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恃险:地势险要的意象,象征三苗的防御优势。
  • 华勋:辉煌功勋的意象,象征华夏文明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苗”是指什么? A. 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B. 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C. 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 D. 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

  2. “两阶干羽”出自哪部古籍? A. 《诗经》 B. 《尚书》 C. 《易经》 D. 《春秋》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强调战争的重要性 B. 强调和平与教化的重要性 C. 强调地势险要的重要性 D. 强调华夏文明的辉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十朋的其他咏史诗,如《赤壁怀古》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对比,两者都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十朋诗集》
  • 《尚书译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翁吟十首 其四 八翁吟十首 其一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其一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三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二 孤宦 泛湖诗 赠棘子琰诗 送钟参军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杀身成名 耳目闭塞 拖紫垂青 大喊大吼 包含谓的词语有哪些 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展手 广字头的字 飠字旁的字 敬老恤贫 青筋 含类 积劳致疾 脏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