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4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41:41
题灵石日长老所藏寒斋遗墨
——刘克庄
佛子扫空泡影后,道家跳出囱门馀。
日公未得为超脱,犹宝寒斋数纸书。
佛教徒在扫除虚幻的泡影之后,道家从窗户里跳了出来。
太阳公(指日)尚未得以超脱,但还珍藏着寒斋里的几纸书信。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沙,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诗名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壮志豪情及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其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常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佛教和道教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创作时正值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愈加深刻。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趣,展现了刘克庄对佛教和道教的理解与思考。首句“佛子扫空泡影后”,道出佛教徒在修行过程中对虚幻世界的清理,反映出一种追求真实的态度;而“道家跳出囱门馀”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道教徒的洒脱与超然。两者相互映衬,表现出诗人对两种思想的尊重与融合。
接下来的“日公未得为超脱”,似乎带有一丝遗憾,暗示着即使是光明的象征——太阳,也未能完全超越世俗的束缚。而“犹宝寒斋数纸书”则表现出诗人对文化和知识的珍视,尽管身处世俗纷争之中,仍然能在寒斋里找到一丝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在对比中揭示了超脱的难度以及文化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理探讨。它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对整个社会现状的隐忧,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深远的思想价值。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对文化的珍视,以及对超脱境界的追求。诗人以佛教与道教的对比,折射出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
“佛子扫空泡影后”中的“佛子”指的是哪类人?
A. 道教徒
B. 佛教徒
C. 文人
诗中提到的“日公”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知识
C. 光明与真理
“寒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物质的享乐
B. 精神的清净与文化的珍视
C. 世俗的纷扰
《静夜思》(李白)与《题灵石日长老所藏寒斋遗墨》:
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李白通过对月影的描绘,表现出乡愁与孤寂;而刘克庄则通过佛教与道教的对比,探讨超脱与文化的价值。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