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15
火烧土膏暖,阳气发畲田。
尽斩阴阳木,斜禾种绝巅。
这首诗描写了畲田的农耕过程。火焰烘烤着肥沃的土壤,阳光的温暖使得畲田生机勃勃。农夫们砍伐所有阴阳木,倾斜地在田间播种,努力耕作,直至山顶。
屈大均(1569年-1640年),明代诗人,字仲华,号静斋,江西人。他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明代时期,当时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诗人通过描写农田的开垦,反映出对农耕精神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畲田 其二》是一首描写农田耕作的诗,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和谐美。诗中的“火烧土膏暖”意象鲜明,借助火焰的温暖来突出土壤的肥沃,暗示着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对土地的依赖。同时,“阳气发畲田”则强调了阳光的重要性,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在“尽斩阴阳木”中,诗人用“阴阳木”来象征耕作的艰辛和必须面对的困难。砍伐树木不仅是为了开垦土地,更是对自然的一种挑战和征服。接下来的“斜禾种绝巅”,则描绘了农民在艰难环境下播种的场景,体现出一种勇敢和坚持,传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围绕农田的耕作,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对土地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屈原
B. 屈大均
C. 李白
D. 杜甫
“阳气发畲田”中的“阳气”主要指什么?
A. 夜晚的寒冷
B. 白天的阳光
C. 雨水
D. 风
诗中提到的“阴阳木”可以理解为?
A. 一种植物
B. 生活的困难
C. 需要砍伐的树木
D. 农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