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50
题叶士谨石林精舍
高柄 〔明代〕
开径馀松菊,藏书富简编。
砚池春霁雨,琴几晚凉天。
酒伴呼浮白,儒生问草玄。
应耽名教地,倚杖信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实的书房景象:
在小径旁,松树和菊花交相辉映,藏书丰富,书籍琳琅满目。
砚池在春雨过后显得格外清澈,琴桌上是晚风中的凉意。
酒杯相伴,呼朋引伴,浮白的云彩在空中飘荡;
儒生们探讨着深奥的学问,问及经典的道理。
我应该珍惜这块名教的土地,倚杖而立,任凭岁月流逝。
高柄,明代诗人,生活在文人荟萃的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其诗风清新淡雅,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高柄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象,关注个人的精神生活。
这首诗写于高柄在山林精舍生活的时期,当时他可能正在享受书房的宁静与学问的乐趣,诗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岁月的沉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学者在山林精舍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通过“开径馀松菊”引入,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幽静的氛围,松树和菊花的并存象征着坚韧与高雅。接着提到“藏书富简编”,展示了作者的学识和追求,体现出书房的丰富与智慧。
“砚池春霁雨”一句,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随后的“琴几晚凉天”则暗示了作者在此时此刻的恬淡心境,琴声伴随着晚风,增添了生活的雅趣。
“酒伴呼浮白”,通过酒与浮云的结合,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欢乐与洒脱。“儒生问草玄”则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哲理的探讨,突显了学者的风范。
最后一句“应耽名教地,倚杖信流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教育与文化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思考,也是对人类文化传承的认可。
整首诗围绕“学问”与“自然”两大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书房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开径”主要指什么?
“酒伴呼浮白”的意思是什么?
“应耽名教地”强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