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5:45
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
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这首诗描绘了畲族的农田,强调了石头在这里的重要性。畲族的农民把石头当做肥料,说明这里的田地适合用石头来施肥。然而,英州的石头太多,却没有人关注这些石头的利用。
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畲族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反映了独特的农业智慧。
屈大均(1560年-1650年),明代著名的诗人、学者,生于福建,精通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乡村生活和民族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通过描绘畲族的农业生活,表达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地方情感,尤其是对畲族农田的细致刻画。诗中提到的“石为田”,不仅展示了畲族利用资源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石头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负担,而是农田的肥料,显示出畲族独特的农业方法。
而“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则是一种对资源浪费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资源的忽视与珍惜。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智慧,还引发了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深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诗歌传达了对农业智慧的赞美及对资源浪费的批判,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英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广东
B. 福建
C. 浙江
D. 湖南
“田肥宜石粪”中的“石粪”指的是什么?
A. 动物粪便
B. 燃烧的石头
C. 石头作为肥料
D. 不用的石头
答案:
对比屈大均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但屈大均更关注于地方特色和资源利用,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灵性交流。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畲田 其一》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