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畲田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6:25:45

诗句

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

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5:45

原文展示:

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
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畲族的农田,强调了石头在这里的重要性。畲族的农民把石头当做肥料,说明这里的田地适合用石头来施肥。然而,英州的石头太多,却没有人关注这些石头的利用。

注释:

  • 畲客:指畲族的客人或农民,描述了特定文化背景。
  • 石为田:意为石头变成了田地,暗示石头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性。
  • 田肥:田地肥沃,适合耕作。
  • 宜石粪:适合用石头作为肥料。
  • 英州:地名,指的是现在的英德市,石头资源丰富的地方。
  • 燔石:燃烧石头,指没有人去利用这些石头。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畲族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反映了独特的农业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年-1650年),明代著名的诗人、学者,生于福建,精通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乡村生活和民族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通过描绘畲族的农业生活,表达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地方情感,尤其是对畲族农田的细致刻画。诗中提到的“石为田”,不仅展示了畲族利用资源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石头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负担,而是农田的肥料,显示出畲族独特的农业方法。

而“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则是一种对资源浪费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资源的忽视与珍惜。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智慧,还引发了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深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畲客石为田:畲族的农民将石头视为田地,说明土地的特殊性。
  2. 田肥宜石粪:田地肥沃,适合用石头作为肥料,体现了当地农业的智慧。
  3. 英州石太多:英州地区石头资源丰富,暗示了地域特征。
  4. 燔石无人问:人们对可利用的石头漠不关心,反映了资源的浪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石头的利用与忽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隐喻:石头不仅是肥料,也是人们对自然资源态度的象征。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农业智慧的赞美及对资源浪费的批判,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资源,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代表了生存与繁衍的基础,体现了农业文化的重要性。
  • 畲客:代表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强调了地域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英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广东
    B. 福建
    C. 浙江
    D. 湖南

  3. “田肥宜石粪”中的“石粪”指的是什么? A. 动物粪便
    B. 燃烧的石头
    C. 石头作为肥料
    D. 不用的石头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屈大均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但屈大均更关注于地方特色和资源利用,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灵性交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代农业与文化》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畲田 其一》这首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扬州杂咏七首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用前韵答李行正教授 缀古诗怀家 书周开祖子抱一发愿文后 赠王推官允中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 其二 谒岱祠即事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二 满江红 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异灾 森列 包含拯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肤粟股栗 沉结尾的成语 上味 干啼湿哭 实逼处此 立刀旁的字 纤尘不染 毒案 走之旁的字 廉访使 丶字旁的字 骂天咒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