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7:51
水调歌头
作者:赵彦端 〔宋代〕
山色望中好,清。
连峰叠巘极目,高下与云平。
玉洞沈沈何处。
玉清洞在溪水中。
隐映一溪烟树。
倒影碧波。
唤起骖鸾客,丹灶夜光横。
霞卷,风露滴,月华明。
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
千载虹桥新路。
依约幔亭歌舞。
一醉话浮生。
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的美景,清晰可见。连绵的山峰与云雾相平,玉洞藏在溪水间,隐约可见烟树的倒影在碧波之中。唤醒骑乘骖鸾的客人,夜空中丹灶的光辉闪烁,霞光卷起,露珠滴落,月光明亮。佳人因我而垂手悲怨,拨动秦筝。千年后,虹桥的新路依然延展,亭子里似乎有歌舞相伴。我醉酒畅谈浮生,只要酒杯满溢,便不问世间名利。
赵彦端,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有情感细腻之处。生活于南宋时期,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作品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彦端的生活经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密切相关。诗中流露出对浮生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水调歌头》是一首极具艺术美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开篇的“山色望中好,清”,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山水画面,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描绘如连峰叠嶂、玉洞、溪水等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自然图景,仿佛让人置身于这幅画卷中。
在描绘山水之美的同时,诗人又通过“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秦筝”的句子,转向对人情的思考。佳人的悲怨与秦筝的音色交织,增添了情感的厚度与复杂性。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但得尊盈酒,莫问世间名”,表达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有酒有友,便可忘却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的洒脱,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以及对浮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心态与对生活简单快乐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玉洞沈沈何处”中“玉洞”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山脉
B. 神秘的洞穴
C. 清澈的溪水
D. 繁茂的树林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佳人为我垂手凄怨理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追逐和渴望。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