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6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当年万里龙沙路,
载多少离愁去。
冷压层帘云不度,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
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
曾记江边丽人句,
异县相逢能几许。
多情谁料,
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
当年我们走过那条万里的龙沙路,
不知道承载了多少离愁。
冷风压着层层帘幕,云彩无法穿越,
那芙蓉花似双带,垂杨似娇髻,
琴弦刚刚调好时。
花朵在东风的傍晚凝立。
曾经记得江边的美丽女子吟唱的诗句,
在异乡相逢又能有几次呢?
多情的人谁能预料,
在琵琶洲畔,我们共醉于清明的细雨中。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词作而闻名。赵彦端的词风细腻柔美,常表现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时期,社会经济的富庶使得人们的情感更加细腻。词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情感的高度关注。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是赵彦端的一首经典词作,表达了离别、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词人对往事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的开头便以“当年万里龙沙路”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让人思绪飞扬。接着,词人通过“冷压层帘云不度”描绘出一种孤寂和压抑的氛围,营造出离愁的沉重感。而“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则恰到好处地引入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得离愁与美好交织在一起。
在“曾记江边丽人句”中,词人通过回忆与美丽女子的相逢,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此处不仅是对往昔的一种怀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最后一句“多情谁料,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依依不舍。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采,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沙路”主要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曾记江边丽人句”,体现了对____的怀念。
判断题: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