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3:21
作者: 薛逢 〔唐代〕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裴评事的送别。裴评事在边塞工作,精通军事,只想着平定边疆的事,心中并没有归乡的打算。夜里,笳声悲切,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白发和征战的疲惫;秋天的榆树叶落下,似乎也在为他穿上的征衣感到忧伤。城墙边的战垒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苍凉,马儿走过寒沙,夕阳的余晖微弱而模糊。此番离别,不必在信中写下绝交的话,因为满天的霜雪中,鸿雁在飞,依旧可以传递思念。
薛逢,字文清,号山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边塞诗为主,描写战争、边塞风光及士人的忧愁。薛逢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是边疆局势动荡不安。裴评事作为一名负责军事的官员,常年驻守边塞,作者借送别之际,抒发对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送裴评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边塞诗。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展现裴评事的职责与理想,显示出他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二联通过夜晚的笳声和秋榆叶的落下,渲染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白发和征衣的描写更是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战斗的艰辛。接下来的描写,城临战垒与马渡寒沙,勾画出边塞的苍凉与不易,体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的反思,尽管离别似乎要断绝联系,但鸿雁飞翔的意象又带来一丝希望,象征着友谊的长存与思念的传递。整首诗在忧伤中流露出坚韧与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离别之际的深情与思念,传达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向往和平与团聚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笳声”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鸟
C. 一种花
“马渡寒沙夕照微”中,马儿走过的是什么地方?
A. 温暖的沙滩
B. 寒冷的沙地
C. 温柔的水面
诗人认为这次离别应该如何处理?
A. 书写绝交信
B. 继续保持联系
C. 忘记对方
答案:
《送裴评事》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前者侧重于边塞的孤独与责任,而后者则突出离别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忧伤,后者则充满豪情与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