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塞》

时间: 2025-04-27 18:36:32

诗句

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

无因得见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6:32

原文展示:

满塞旌旗镇上游,各分天子一方忧。无因得见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满塞这个地方的旌旗在镇上飘扬,大家各自承担着天子给予的忧愁。无奈无法见到歌声飘扬的美好景象,真是可惜西山的十八州。

注释:

  • 满塞:地名,古代指代某个地方,可能是边塞。
  • 旌旗:指军旗,象征军队的驻扎和出征。
  • 天子:指皇帝,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与责任。
  • 歌舒翰:指歌声与书法的美好,象征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 西山十八州:指西方的十八个州,这里可能象征边疆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云,世称“薛公”。他生于盛唐时期,诗歌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尤其擅长描述边塞生活与风景。

创作背景:

《感塞》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争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感塞》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满塞的旌旗和天子的忧愁,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头的“满塞旌旗镇上游”,不仅描绘了边疆的气氛,也暗示了战争的频繁与紧迫。接着“各分天子一方忧”,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虑,表明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难以逃避国家的命运与责任。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文艺生活的渴望,“无因得见歌舒翰”,意味着尽管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人们依然渴望文化的繁荣与美好的生活。然而,最后一句“可惜西山十八州”则带有一种无奈与悲凉,西山的十八州不仅是地理上的界限,也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不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边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薛逢传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塞旌旗镇上游:描绘了边塞城镇的繁忙景象,旌旗招展,表明军事活动的活跃。
  2. 各分天子一方忧:各地的士兵和百姓都承担着国家的忧愁,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共同压力。
  3. 无因得见歌舒翰:无法见到悠扬的歌声与书法的美好,表达了对和平文治的渴望。
  4. 可惜西山十八州:对国家分裂与局势动荡的无奈,感叹心中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象征:旌旗与忧愁象征着战争与国家的苦难,西山十八州象征着国家的边疆与分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着战争与国家的力量。
  • :代表着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 :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 西山十八州:象征着国家的边疆与分裂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旌旗”指的是什么? A. 军旗
    B. 诗歌
    C. 书法

  2. “可惜西山十八州”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无奈与悲凉
    C. 愤怒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战争
    B. 和平与文化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感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边疆景色的描绘,但《感塞》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登鹳雀楼》则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 小市暮归 杂兴 车中作 书寓舍壁 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 辛丑正月三日雪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北窗 久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字旁的字 赎杖 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洛的词语有哪些 如如不动 散摊子 豪鱼 民心不壹 韭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中府 酒囊饭包 方外司马 麻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触目兴叹 没羽之虎 包含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