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45
作者: 查道 〔宋代〕
原文展示:
天台峻极横海滨,金庭紫洞多真人。
先生舍道心照邻,上有羲轩为逸民。
玉韫深山珠在水,圆折如虹难自晦。
万乘知名欲见之,来谒西清频召对。
亭亭孤云本无心,琅琅仙骨时所钦。
牢让赐金兼好爵,俄辞尧阙复丘林。
事载缇紬诚可贵,迹寄烟霞愈无累。
还同麟凤遇皇明,暂出岩扃作祥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与神秘,诗人赞美了张无梦的高洁品格,并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天台山高耸入云,临海而立,金庭和紫洞中居住着许多真实的仙人。张无梦先生心怀道义,照亮身边的人。他的身上有羲轩的气息,仿佛是逸士隐居于此。深山中有珍珠,水中有玉,圆的和折的如同彩虹,难以自藏。许多名人想要见他,频频前来拜访。亭亭的孤云没有私心,清脆的仙骨时常被人钦佩。张无梦谦让接受金银和爵位,转眼又告别尧阙,回归丘林。事迹载于缇绣之上,实在珍贵;而他的身影则寄托于烟霞之间,愈加轻松自在。最终如同麟凤遇见皇明,偶尔出现于岩门,带来祥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道,宋代人,著名道教诗人,以其高洁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以道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查道赠别张无梦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祝福和对其隐逸生活的赞美。张无梦可能是一位追求道教理想的隐士,诗人以此作别,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查道的道教情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描绘天台山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体现出道教所追求的超脱与自在。张无梦作为诗中的主角,他的品德与理想生动地反映了道教的精神内核。诗人在描绘张无梦的同时,也对隐士生活的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探索。诸如“亭亭孤云本无心”、“牢让赐金兼好爵”等句,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高洁。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一曲对道教理想生活的赞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道教隐士的生活理想,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物质的超然,表现了对张无梦的深切祝福与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这首诗中的“金庭紫洞”指的是什么?
“亭亭孤云本无心”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张无梦在诗中被描绘成什么样的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和查道的《送张无梦归天台》,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隐逸的生活,但王维更注重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而查道则侧重于道教思想与人格的崇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