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7:0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7:02:21
夜静空庭雁唳群,
商声偏送枕边闻。
无家正值沧桑变,
有泪难禁骨肉分。
极目乡云侬陟屺,
惊心烽火婿从军。
那堪又到中秋节,
寂寞兰闺万绪纷。
夜里宁静,庭院空荡,孤雁的鸣叫声传来,
只有那商声(乐器声)轻轻飘送到枕边。
正值无家之时,沧桑变迁,
泪水难以克制,骨肉关系也因此分离。
远望故乡的云彩,心中思念如陡峭山峦,
惊心动魄的是烽火连天,丈夫正在从军。
又一次中秋节来临,
孤独的兰闺中,万般情绪纷乱交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涉及到的“中秋节”与家人团圆的传统文化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丁毓英,清代诗人,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对家庭和国家的思考与关怀。
本诗创作于庚子年(1900年),正值清末动荡时期,国家动乱,家庭破碎。中秋节作为传统的团圆节日,诗人在此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情感深邃而复杂。
《庚子中秋》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家国忧虑的诗作。诗人以中秋节为背景,展现了在国家动乱和个人遭遇的双重压力下,个体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夜静时的自然景象,孤雁的鸣叫和远处的乐声,暗示着一种孤独感的渗透。接着,诗人转向自身的处境,无家可归的感慨与对亲情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动荡岁月的无奈与痛苦。
“极目乡云侬陟屺”一句,意象丰富,乡云与陡峭的山峦形成对比,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惊心烽火婿从军”则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层面,表现出对战乱的深切关注。最后两句点明时节的特殊性,中秋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但孤寂的兰闺却让诗人感到几分凄凉与无奈,情绪在此达到高潮。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句间流露出对亲情、乡情的无尽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思乡与战乱,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孤独感与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孤独?
诗中提到的“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以上为《庚子中秋》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