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13
沁园春七首 其二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太息骚坛,几经消歇,凭谁主持。
算样香人去,吟情未老。
流花集在,秀句堪师。
衣惹炉香,才夸宫体,归梦莼鲈肯后时。
因风便,为江东耆旧,频系相思。
曾闻花雨填词,定不愧当年杜牧之。
问阻风中酒,心情何似。
薰香摘艳,怀抱谁知。
莫讶年来,玉颜非昔,禅榻茶烟漾鬓丝。
知何日,共半楼烟雨,相对论诗。
诗人感慨文坛的兴衰,几经沉寂,谁来继续把持这份事业。想那风华正茂的香人早已离去,而我的吟咏之情却未曾老去。如今流传下来的佳句,正是可以作为后辈的师范。身上的衣服沾染着炉香,才让人夸赞那宫体的美丽,归来的梦中,莼菜和鲈鱼是否还会有相约的时光。顺着风,想起江东的老友,频频牵挂着彼此的思念。曾经听说花雨飘洒在词句中,想必不愧于当年的杜牧。问那阻风而饮的心情又如何呢?薰香和美丽的花朵,谁又能理解我内心的怀抱。不要惊讶,这些年来,我的容颜已不如往昔,禅榻上茶烟缭绕,映衬出我渐白的鬓发。何时能够,共同在半楼的烟雨中,相对吟咏诗词呢?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善于写作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之间交流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自己对文坛的关切和对友人的思念。
《沁园春七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思索的诗。诗人以“太息骚坛”开篇,便流露出对文坛衰落的惋惜。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往昔的文人情怀相结合,展现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诗中提到的“香人”暗示了文人雅士的绝唱,而“吟情未老”则表明即使在沉寂中,诗人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创作的热情。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对流传下来的“流花集”充满敬意,认为这些诗句是后代学习的典范。对“衣惹炉香”的描写更是将诗人与诗的气韵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生活的雅致与情感的温暖。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在怀旧与期盼之间游走,情感丰富而细腻。
逐句解析
太息骚坛,几经消歇,凭谁主持。
感叹诗歌界的兴衰,几经沉寂,谁来继续这份事业呢?
算样香人去,吟情未老。
风华正茂的诗人已离去,而我对诗词的热情依旧年轻。
流花集在,秀句堪师。
现在流传下来的佳句,值得后人学习。
衣惹炉香,才夸宫体,归梦莼鲈肯后时。
身上的衣服沾染了炉香,夸赞那美丽的宫体,梦中是否还能再相逢?
因风便,为江东耆旧,频系相思。
随着风的思念,想起江东的老友,心中常常挂念。
曾闻花雨填词,定不愧当年杜牧之。
曾经听说花雨滋润了词句,想必不愧于当年的杜牧。
问阻风中酒,心情何似。
问那阻挡风的酒,心情又是如何?
薰香摘艳,怀抱谁知。
薰香与美丽的花朵,内心的感受又有谁能理解?
莫讶年来,玉颜非昔,禅榻茶烟漾鬓丝。
不要惊讶,岁月已改变容颜,禅榻上茶烟缭绕,映衬出我渐白的鬓发。
知何日,共半楼烟雨,相对论诗。
不知何时能够在半楼烟雨中共对吟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坛的惋惜、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情感的深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香人”指的是:
A. 文人
B. 诗词创作者
C. 以上皆是
D. 不确定
诗人对“流花集”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敬重
C. 无所谓
D. 不清楚
诗中提到的“玉颜非昔”意味着:
A. 容颜未变
B. 容貌已衰
C. 美丽无比
D. 以上皆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