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7:01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间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我祖父藏于北山,曾经在那里出产紫芝。
因此庵得名,已有二百年之久。
耳闻其事未曾亲见,直到老年仍然心存疑惑。
一朝大地显现灵异,枯萎的植物竟然生机勃勃。
那根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挺秀的分出三枝。
采摘的人不懂得保护,仍然惋惜其中一枝遗失。
移植到盆中,红黄交相辉映。
这与子间的美好又有什么区别,未曾想到乐趣竟然如此。
只叹鲁国得麟,所出现的并不是时候。
我年纪已如此,难道此祥瑞又有什么用呢?
独自思索,避世的士人,商岭又在何处呢?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思考。
此诗写于甲申年,诗人经过北山高祖大夫的墓庵,见到盆栽的紫芝,从而引发对生命、祥瑞的思考。诗中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感慨。
本诗通过对盆栽紫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奇迹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祖辈在北山的经历,暗示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随后描述紫芝的生长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诗人在此过程中感到一种怀疑与不安,似乎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这句道出了诗人对事物的认知局限,进一步反映了他对人生真相的探求。随着诗意的发展,紫芝的神奇生长似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重生,而“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则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保护。
最后,诗人以“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收尾,表达了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紫芝的意象,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表达诗人对祖辈的追忆,北山的紫芝是家族的荣耀。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提到庵的名字来源,时间的流逝使这一传统更加珍贵。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对于传说的质疑,体现出诗人的谨慎与对现实的反思。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描述紫芝的神奇再生,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紫芝的美丽形态,绘制出自然之美。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对采摘者的惋惜,反映了对珍贵事物的保护意识。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描绘盆中紫芝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人类的审美追求。
岂殊子间韶,不图乐至斯。
质疑人们所追求的快乐是否真正有意义。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以鲁国得麟的故事说明机遇与时机的重要性。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表达对年华流逝的无奈及对未来的迷茫。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思考隐士的生活,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奇迹、时间的流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传统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紫芝”象征什么?
“耳闻非目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歌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商岭”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