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22
夏景 褦襶子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俗子高门走,那知物意嫌。
婆娑中避暑,褦襶早趋炎。
楚楚朝衣格,峨峨古帽檐。
夤缘三伏谒,瞻仰上官严。
尚说毛寒慄,宁辞背汗沾。
寄言乡里者,贷我北窗眠。
俗人走进高门大户,哪里知道世俗的物欲使人嫌弃。
在摇曳的树影中避暑,穿着轻便的褦襶子早早迎接炎热。
清雅的朝服衬托着,巍峨的古帽边缘。
在三伏的酷暑中拜访,仰望着上官的威严。
还说毛发因寒气而颤抖,宁愿接受身上的汗水沾湿。
寄语乡里的人们,借我一席北窗下的安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长,号无愁,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为主,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夏季,诗人通过描绘酷暑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然与对自然清凉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他对繁忙官场和世俗生活的厌倦。
《夏景 褦襶子》是一首通过描绘夏日场景,抒发诗人内心感受的古诗。全诗以“俗子高门走”开头,便以一种淡淡的讽刺口吻揭示了世俗的物欲与繁华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高门大户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接着,诗人把视角转向自身,描绘了在炎热的夏季中,穿着褦襶子在树下避暑的情景,表现出他对炎热的无奈和对清凉的向往。
诗中的“楚楚朝衣格,峨峨古帽檐”不仅突出了服饰的清雅,还隐含了诗人对古典美的向往。在拜访权贵时,诗人感受到上官的威严,却同时流露出对这种权势的疏离感。最后,诗人以“寄言乡里者,贷我北窗眠”结束,表达了他向往乡村宁静生活的愿望,渴求一份清凉与安宁。
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漠,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夏日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酷暑中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自然清凉的向往,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门”指的是:
a) 贫穷的人
b) 富贵人家
c) 一座大山
d) 一片森林
“褦襶”是什么样的衣物?
a) 冬装
b) 夏装
c) 正装
d) 运动服
“瞻仰上官严”中的“上官”指的是:
a) 朋友
b) 官员
c) 家人
d) 诗人自己
诗人希望在“北窗”下做什么?
a) 工作
b) 睡觉
c) 游玩
d) 写诗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