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23
原文展示:
阳春白日风花香。
趋步明月舞瑶裳。
声发金石媚笙簧。
罗袿徐转红袖扬。
清歌流响绕凤梁。
如矜若思凝且翔。
转盻流精艳辉光。
将流将引雁双行。
欢来何晚意何长。
明君驭世永歌昌。
在阳春白日的温暖下,花香四溢。我在明月之下轻步舞动,穿着华美的衣裳。乐声宛如金石般动听,伴随着笙和簧的韵律。轻纱徐徐转动,红袖轻扬。清脆的歌声环绕在凤梁之上,宛如思绪凝聚而又翱翔。眼神流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乐声的流淌,双雁在空中飞行。欢乐的时光何其短暂,心中感慨无限。明君驾驭天下,永歌昌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文中提到“明君”,可理解为指代贤明的统治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此外,诗中多次提及的“月”、“风”、“花”等意象,常在古典诗词中代表着美好和和谐的自然景象。
作者介绍:
王俭,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的美好,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王俭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入诗,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齐白纻辞》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王俭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明君治国安民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齐白纻辞》作为王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诗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花香四溢、明月高悬的优雅场景。诗人在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特别是“声发金石媚笙簧”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仿佛可以听到那动人心弦的乐声。
整首诗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在表现形式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欢来何晚意何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通过对春天、音乐、美丽舞姿的描绘,王俭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齐白纻辞》成为了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阳春白日风花香。
描述了春天的阳光明媚,花香四溢的美好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趋步明月舞瑶裳。
表达在明月下轻舞的情景,瑶裳象征华美,增添了诗的优雅感。
声发金石媚笙簧。
形容声音如金石般清脆动听,笙和簧乐器的和谐共鸣,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罗袿徐转红袖扬。
通过轻纱和红袖的转动,描述了舞者的灵动和优雅。
清歌流响绕凤梁。
清脆的歌声在高贵的凤梁周围回荡,展现出一种华丽的场景。
如矜若思凝且翔。
比喻思绪如同飞翔的鸟,凝聚而又自由,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转盻流精艳辉光。
眼神流转,散发出耀眼光芒,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
将流将引雁双行。
描述双雁在空中飞行的景象,象征和谐与自由。
欢来何晚意何长。
感慨欢乐时光的短暂,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明君驭世永歌昌。
最后提到明君,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祝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世界,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齐白纻辞》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声发金石”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欢来何晚意何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俭的《齐白纻辞》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描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个性,而王俭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个人风格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