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纳粟》

时间: 2025-05-02 18:52:36

诗句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2:36

纳粟

原文展示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白话文翻译

夜里,有官吏敲门,高声催促纳粮。
家人还没等到天明,田地里已张灯点烛。
扬起的谷物洁净如珠,一车装有三十斛。
我仍然担心未能按时交纳,鞭责将会落到仆人身上。
往日我误入官场,心中愧疚才华不足。
连升了四级官职,却坐享十年的俸禄。
常听古人说,损失和收益总是要互相补偿。
今天我心甘情愿,把这些粮食还给太仓。

注释

  • :官吏,指负责征收税粮的官员。
  • 纳粟:交纳粮食,指农民向政府交纳的粮食税。
  • :一种容量单位,约合60升。
  • 鞭责:指责打骂,惩罚。
  • 昔余谬从事:我曾经错误地进入官场。
  • 四命官:指官职的级别,表示连升四级。
  • 太仓:国家的粮仓,象征国家的粮食储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关注社会民生,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白居易身处官场之际,经历了从基层官员到高官的转变。诗中反映了当时官员催促纳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自责,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道德。

诗歌鉴赏

《纳粟》通过描绘夜间征粮的场景,揭示了官民之间紧张的关系。诗中开头的“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便营造出一种急迫的氛围,表现出官员对粮食征收的重视,也反映出农民在面对征税时的无奈与压力。接着,诗人通过对家庭准备纳粮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农民的辛苦与不易。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则直白地表达了农民对于无法按时交纳粮食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仅关乎自己的生计,也牵连到仆人的命运,显示出封建制度下对下层人民的压迫。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感到内心的愧疚和对官场的不满,传达出对社会的不公与对自我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通过对比与反思,使读者感受到一位官员的沉重与无奈,同时也引发对社会责任与道德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夜间有官吏来敲门,急促地催促交纳粮食。
  2.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家人还没等到天亮,田地里就点起了灯烛准备。
  3.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扬起的谷物洁净如珠,一车谷物重三十斛。
  4.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我仍然担心交不出粮食,仆人将遭受鞭责。
  5.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我曾错误地进入官场,内心感到愧疚才华不足。
  6.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我连升四级官职,却安享十年的俸禄。
  7.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常听古人说,损失与收益必然会互相补偿。
  8.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今天我心甘情愿,将粮食还给国家粮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与“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扬簸净如珠”将谷物的洁净与珠子进行对比,形象生动。
  • 反复:诗中多次提及“纳”,强调了纳粮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征粮的场景,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与官场的无奈,表达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对自身处境的反省,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官府的压迫。
  2. 灯烛: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不易。
  3. :象征着谷物的珍贵与纯净。
  4. :象征着惩罚与恐惧。
  5. 太仓谷:象征着国家对粮食的掌控与民众的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吏”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官吏
    C. 商人

  2. “扬簸净如珠”中的“珠”用来比喻什么? A. 谷物的洁净
    B. 农民的辛苦
    C. 官员的权力

  3. 诗人对于自己官职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愧疚
    C. 满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纳粟》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现实,表现了对民生的关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反思与内心挣扎,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国家动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诗人白居易研究》

相关查询

觅梅 上饶方君小粹官而不婚宦居偏户间静无官宦之 次苏守朱新仲舍人留会稽之行韵 参云亭晚坐 送晁恭道侍郎守临川 春日二首 其一 食牛尾狸 明秀堂松 食笋 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撒开头的成语 又字旁的字 鲇溜 签揭 真空地带 妙理 三思而后行 东差西误 示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白饭青刍 两点水的字 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如饕餮 虚声 枕戈达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