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12
原文展示:
海气江声望不分,维扬名胜古来闻。
天教杜牧为游客,人说元龙似使君。
三世论交又白首,千秋大业附青云。
二分明月先春色,官阁梅花酒正醺。
白话文翻译:
海上的气息与江边的声音难以分辨,维扬的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就广为人知。天意让杜牧成为游客,人们称赞元龙(李白)似乎像是这位使君。三代交情已到白头,千秋伟业寄托在青云之上。明月映照下的春色分外明媚,官阁的梅花酒正酩酊大醉。
注释:
- 海气江声:指海洋和江河的气息与声响,形容自然景色的和谐。
- 维扬:指扬州,古代名城,以风景名胜著称。
- 杜牧:唐代诗人,以游历名胜而著称。
- 元龙:李白的别称,意指其豪放不羁的个性。
- 三世论交:指交情深厚,历经三代。
- 青云:象征高远的理想和抱负。
- 二分明月:形容明亮的月光映照下的春色。
- 官阁梅花:指官府的阁楼上梅花盛开,暗示繁华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弼,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所作诗词多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扬州赠运使卢丈》乃为赠友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扬州美景的赞美。诗中提到的杜牧和李白,均为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象征着对文人雅士的追慕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扬州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扬州美景的赞美。首句“海气江声望不分”通过海与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暗示着扬州的独特魅力。接着提到的杜牧和元龙,既是对历史文人的追忆,也是对当下人文氛围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文人交往的珍视。
“千秋大业附青云”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抱负的思索,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与向往。最后的“官阁梅花酒正醺”则以生动的画面结束全诗,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着诗人与友人在此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意境也有情感,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气江声望不分:描绘了海与江水的气息和声响的交融,形象地表现出扬州的自然风光。
- 维扬名胜古来闻:强调扬州作为名胜古迹的历史悠久。
- 天教杜牧为游客:提到杜牧,作为著名的游历者,表明其在扬州留下深刻印象。
- 人说元龙似使君:引入李白,暗示他与杜牧在文人圈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三世论交又白首:表达了与友人交情深厚,历经岁月的考验。
- 千秋大业附青云:寄托了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
- 二分明月先春色:描绘了春天明月下的美丽景色。
- 官阁梅花酒正醺:结尾以欢乐的场景收束,传达出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诗句富有诗意。
- 对仗:如“千秋大业附青云”与“二分明月先春色”,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梅花、明月等意象在诗中象征着高洁、温暖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扬州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海气江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杜牧、元龙: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与追求。
- 青云:寓意高远的理想与抱负。
- 梅花、明月:象征纯洁的友情和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三世论交又白首”中的“三世”指的是?
-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什么?
- A. 低矮的山丘
- B. 高远的理想
- C. 浪漫的爱情
答案:
- A. 唐代
- B. 三代人
- B. 高远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忧国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独自饮酒的孤独与哲思,与《扬州赠运使卢丈》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