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5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柳宗元〔唐代〕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在高楼之上,视野延伸至大荒原,
海天之间,愁绪漫无边际。
狂风惊起水面上的芙蓉花,
密集的雨水斜斜地侵袭薜荔的墙壁。
山岭的树木遮挡了千里远的视野,
江水迂回曲折,宛如九回的肠子。
我们一同来到这百越的文身之地,
然而音信依旧滞留在一乡之中。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与韩愈并称“唐宋八大家”。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柳宗元的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柳州期间,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人在高楼之上俯瞰大自然,感受到海天之间的愁苦与孤独。首先,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极具视觉冲击力,开篇即以“城上高楼接大荒”引入,表达了一种辽阔而又荒凉的感觉,进而引发诗人的思绪。接下来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狂暴与诗人内心的动荡。
此外,诗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山水的交错与复杂,映射出诗人心中千丝万缕的思绪。最后两句“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尽管身处异地,依然无法与故乡的亲人取得音信,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生感悟,展现了柳宗元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能力,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敏感感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海天愁思正茫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江流曲似九回肠”中的“九回肠”比喻什么?
诗人用“薜荔墙”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