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45
读书
作者:柳宗元 〔唐代〕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通过读书逃避世俗事务的心境。他幽静地拒绝世俗的纷扰,静心审视历史的兴衰,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在阅读中,诗人时而欢笑,时而感叹,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书卷在手,时光流逝,身体却感到虚弱,仿佛与历史的轮回隔绝。夜深人静时,他与书卷相伴,孤独而自在,感受着书中的乐趣。诗人厌倦世俗的名利,心中对名声的追求逐渐淡化,认为书本的智慧和历史的知识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他告诫自己,要珍惜这具六尺的身躯,不要被名利驱使。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柳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散文。柳宗元在政治上曾遭贬,后期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面对政治上的失意,他选择以书为伴,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柳宗元的《读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诗中,作者通过对书卷的描绘,展现了他在阅读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他的心灵在书本中获得了自由,脱离了世俗的束缚。诗的开头描绘了他对世事的拒绝,接着通过对唐虞的回顾,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随着诗的深入,柳宗元展现了他在阅读中经历的情感波动,从欢欣到感慨,最后归于内心的宁静。
诗中“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沉浸在书籍中的状态,既有身体的倦怠,也有心灵的放松与愉悦。与书为伴的孤独感与自在感交织,形成了诗人特有的内心世界。最后,柳宗元以“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结束,显示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态度:珍惜自身,不必追逐外界的名声与地位。整首诗充满了智慧与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反思世俗名利的无意义。柳宗元通过对历史的回望与个人内心的探讨,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世俗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沉谢世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阅读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意在提醒我们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柳宗元更强调对书籍的依赖和对历史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逃避。两位诗人在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上各有侧重,但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