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8:23
雕陂之水清且泚,屈为印文三百里。
呼船载过七十余,褰裳乱流初不记。
竹舆岖垭山径凉,仆姑呼妇声相倚。
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
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
老僧迎谒喜我来。吾以王事笃行李。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
僧言生长八十余,县令未曾身到此。
雕陂(即雕陂水)清澈而流畅,蜿蜒而行,似乎印刷出三百里的文字。我呼唤船只渡过水面,已经七十多次,撩起衣裳,任凭水流冲击,却完全忘记了。竹舆在山间小路上显得凉爽,仆人和妻子在山坡上相互呼唤。竹林中仍然湿滑,仆人们面带忧愁,而耕作的农夫却感到快乐。穷山的官吏如同漫游的郎君,怎么能为人做出矢志的承诺?老僧迎接我,喜悦地说我来了。我为王事(官职)而行走,了解民间的虚实应该向县官请教,但我更愿意相信眼见而不相信耳闻。僧人说他活了八十多年,县令从未亲自到过这里。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雕陂》创作于黄庭坚游历的过程中,诗中描绘了他在雕陂水边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诗中,黄庭坚通过对山水人情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官场的冷静观察。
《雕陂》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的诗作,开篇便以“雕陂之水清且泚”引入,水的清澈与流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接着,诗人通过呼船、褰裳等生活细节,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然而,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开始揭示人间的复杂:仆姑之间的相依相偎,篁竹中泥滑的现实,耕夫的喜与仆夫的忧,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生活的多元面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官场的讽刺和对民生的关注逐渐凸显,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特别是“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表达了对官员的质疑,强调了亲历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官场的批判。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意境上更是深邃,展现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黄庭坚在诗中以清澈的水流为引子,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官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雕陂》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黄庭坚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仆夫惨惨耕夫喜”说明了什么?
A) 人们都很快乐
B) 生活的艰辛与快乐的对比
C) 官吏的懒惰
D) 水流的清澈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表达了什么?
A) 对县官的信任
B) 对官场的质疑与冷静
C) 对民生的漠不关心
D) 对耳闻的信任
答案:
黄庭坚《雕陂》与王维《鹿柴》:
黄庭坚《雕陂》与李白《庐山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