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林寺二首》

时间: 2025-05-02 14:27:15

诗句

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15

原文展示:

白莲种山净无尘,
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
过溪沽酒见天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白莲,象征着清净无尘的境界。诗人感慨历史长河中风流人物的辉煌,提到在社团中人们的风采。接着,他探讨禅宗的教义,质疑谁才是真正的束缚,最后表达自己在溪水旁喝酒、体悟自然的天真自在。

注释:

  • 白莲:象征纯洁、无垢的理想,通常被视为佛教的象征。
  • 千古风流社里人:历史上风流倜傥、才俊出众的人,社里指当时风雅之士的聚集之地。
  • 禅律:指禅宗的教义和规矩。
  • 束缚: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拘束与限制。
  • 过溪沽酒:意思是过小溪喝酒,体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 见天真:领悟到自然的真实和真性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风格清新脱俗,善于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庭坚隐居于东林寺时期,描绘了他对禅宗哲学的思考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身处山林之中,他反思历史人物,感慨人生的束缚与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开头的“白莲种山净无尘”带有浓厚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无尘生活的向往,暗示他对世俗的超脱。接着的“千古风流社里人”则是对历史上那些才俊的追忆,似乎在对比他们的辉煌与自己隐居生活的平淡。诗中“禅律定知谁束缚”的提问,既是对自我内心的拷问,也是对社会习俗的反思,表明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世俗束缚的质疑。最后一句“过溪沽酒见天真”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饮酒的行为不仅是对人生的享受,也是对自然天真的感悟。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高洁的情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白莲种山净无尘”:描绘了一个清净的山中白莲,象征纯洁。
    • 第二联“千古风流社里人”:回忆历史上风流人物,表达对他们的钦佩。
    • 第三联“禅律定知谁束缚”:思考禅宗教义,质疑社会对人的束缚。
    • 第四联“过溪沽酒见天真”:表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享受洒脱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莲象征纯洁。
    • 对仗:“千古风流”与“社里人”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谁束缚”引发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纯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白莲:象征清高、纯洁的品德,常与佛教文化结合。
  • 溪水:流动的水象征着生活的自在与流畅。
  • :代表着洒脱与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纯洁
    • B. 财富
    • C. 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千古风流社里人”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人
    • B. 历史上的才俊
    • C. 僧侣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世俗名利
    • B. 自然与天真
    • C. 学问与智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洒脱生活的向往。
  • 王维《鹿柴》:体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东林寺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自由与哲思,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全集》
  • 《中国诗歌史》

相关查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岳州作 代书寄薛四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五君咏五首 其三 李赵公峤 游灉湖上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铢累寸积 共权 包含惹的词语有哪些 扬榷古今 木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熊经鸟申 辩列 识微见远 应时之技 撦裂 黹字旁的字 请举 金字旁的字 兴妖作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