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庭诲惠钜砚》

时间: 2025-05-07 05:19:20

诗句

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20

原文展示

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白话文翻译

郭君的那块大砚台如南海的深渊,我希望用这块砚台,把我的霜笔化作鹏鸟的翅膀。
我希望能有三千尺长的剡藤,书写九万字都不怕墨水不足。

注释

字词注释

  • 郭君:指郭子仪,可能是指与砚台有关的人或象征。
  • :砚台,文人书写时用来研墨的工具。
  • 南溟:形容砚台的深邃。
  • 霜毫:指的是白色的毛笔。
  • 鹏翼:鹏鸟的翅膀,象征着力量与远大的志向。
  • 剡藤:一种藤本植物,长且有韧性,用于制作书写工具。
  • 渴墨:指墨水不足或用墨不够。

典故解析

  • :出自《庄子》,鹏鸟是一种神话中的巨鸟,象征着宏伟的志向和远大的飞翔。
  • 南溟:古代对海洋的称呼,常用以形容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超的书法技艺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创作自由的渴望。在当时文人追求个性和艺术表现的氛围中,黄庭坚通过对砚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更多创作空间的愿望。

诗歌鉴赏

此诗以砚台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书法创作的深切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首句“郭君大砚如南溟”通过比喻,将砚台的深邃与浩瀚的南海相提并论,突显了砚台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毛笔化作鹏鸟的翅膀,象征着他希望通过书法飞翔,追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创作条件的渴望,仿佛在诉说着只要有足够的材料,他就能尽情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砚台、鹏鸟、剡藤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诗人在表达对书法的热爱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文人追求自由、渴望表达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郭君大砚如南溟:将砚台比作深邃的南海,表现出诗人对砚台的珍视与赞美。
  • 化我霜毫作鹏翼:希望用毛笔化为鹏鸟的翅膀,表达了对书法创作的渴望与向往。
  • 安得剡藤三千尺:想要有足够的材料,表明对书写条件的需求。
  • 书九万字无渴墨:希望能够尽情书写,表达出创作的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南溟,表现其深邃的特质。
  • 象征:鹏鸟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抱负。
  • 夸张:提到“九万字”,强调了创作的雄心壮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渴望创作的自由与空间,展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台:象征着文人创作的工具与环境。
  • 鹏鸟:代表着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 剡藤:象征着充足的资源与创作的可能性。
  • 墨水:代表着创作的源泉与表达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鹏翼”象征什么? A. 平常的鸟
    B. 高远的理想
    C. 书法工具
    D. 深海

  2. 诗人希望能有多少尺的剡藤? A. 一千尺
    B. 三千尺
    C. 五千尺
    D. 九万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作品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艺术的追求,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书法的渴望,而苏轼则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出两位诗人在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书法与诗词的结合》

相关查询

春雪 中山公损疾二首 送戚秘丞典上饶钱监 过惠崇旧居 其一 将还都寄献臣 登齐云亭 送王识游洛阳 对雪二首 言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鹄岭 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嘴抢地 旧雨今雨 企业经营权 示字旁的字 如天之福 重归于好 同字框的字 塞开头的成语 稍逊一筹 竖心旁的字 瓜蔓 闭合自责 三山二水 歺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