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霁望庐山瀑布》

时间: 2025-05-07 08:40:53

诗句

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

一带连青嶂,千寻倒碧流。

湿云应误鹤,翻浪定惊鸥。

星浦虹初下,炉峰烟未收。

岩高时褭褭,天净起悠悠。

傥见朝宗日,还须济巨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0:53

原文展示:

秋霁望庐山瀑布
(作者:夏侯楚)

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
一带连青嶂,千寻倒碧流。
湿云应误鹤,翻浪定惊鸥。
星浦虹初下,炉峰烟未收。
岩高时褭褭,天净起悠悠。
傥见朝宗日,还须济巨舟。

白话文翻译:

常常思念瀑布的幽静,晴朗的天气让我在秋天感到喜悦。
一条瀑布连着青山环绕,千丈高的水流如同倒挂的碧绿。
湿润的云层可能会让仙鹤迷失方向,翻滚的浪潮定会惊动海鸥。
星浦的彩虹刚刚落下,炉峰的烟雾尚未散去。
高耸的岩石在阳光下显得飘渺,天空澄净,心情悠然自得。
如果能见到朝阳从东方升起,还需要一只巨舟来渡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常思:常常思念。
  • 晴晀:晴朗的天气。
  • :幽静,宁静的状态。
  • 一带:一条带状的瀑布。
  • 青嶂:青色的山峦。
  • 千寻:形容瀑布的高度,千寻指很高。
  • 湿云:湿润的云。
  • :指仙鹤,是一种象征长寿的鸟。
  • 翻浪:翻滚的浪潮。
  • 定惊:一定会惊动。
  • 星浦:星光照耀的水面。
  • :彩虹,象征美好。
  • 炉峰:指高山的一种形象。
  • 褭褭:形容飘荡的样子。
  • 傥见:如果能看到。
  • 朝宗日:指朝阳。

典故解析:

  • “朝宗日”意指旭日东升,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侯楚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庐山游览时,受到瀑布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倾心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霁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秋日晴朗的庐山瀑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诗中“常思瀑布幽”一句,既表达了对瀑布静谧之美的向往,又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描绘瀑布的过程中,诗人使用了“千寻倒碧流”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瀑布的雄伟与力量。接下来的“湿云应误鹤,翻浪定惊鸥”则将自然的变化与生物的反应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采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如“星浦虹初下,炉峰烟未收”,形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诗人在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令人心驰神往。

最后,结尾“傥见朝宗日,还须济巨舟”意在表达一种希望与追求,象征着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思瀑布幽:常常思念瀑布的宁静。
  2. 晴晀喜逢秋:在晴朗的天气中,欢喜地迎接秋天。
  3. 一带连青嶂:一条瀑布蜿蜒连绵着青山。
  4. 千寻倒碧流:千丈高的水流如同倒挂的碧绿。
  5. 湿云应误鹤:湿润的云层可能会让仙鹤迷失。
  6. 翻浪定惊鸥:翻滚的浪潮必然会惊动海鸥。
  7. 星浦虹初下:星光下的水面,彩虹刚刚出现。
  8. 炉峰烟未收:炉峰的烟雾尚未散去。
  9. 岩高时褭褭:高耸的岩石在阳光下飘荡。
  10. 天净起悠悠:天空澄净,心情悠然。
  11. 傥见朝宗日:如果能看到朝阳。
  12. 还须济巨舟:还需要一只巨舟来渡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寻倒碧流”,形象地描绘瀑布的高大与奔流。
  • 拟人:如“湿云应误鹤”,赋予云朵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星浦虹初下,炉峰烟未收”,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瀑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思考,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展现出一种人天合一的哲理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布:象征着力量与美。
  • 青嶂:代表着自然的壮丽。
  • 湿云: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海鸥:象征自由与灵动。
  • 星浦: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朝宗日: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常思”指的是什么? A. 常常思念
    B. 频繁思考

  2. “千寻倒碧流”中的“千寻”是指什么?
    A. 形容瀑布的高度
    B. 形容水流的颜色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巨舟”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夏侯楚与李白在山水诗中的表现手法,夏侯楚更注重静谧与和谐,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查询

送胡学士赴益州漕 送韩太祝 送格尧臣 送高记室广州幕 送福州通判陈铸 送冯彭寺丞长兴知县 送梵才辰吉还天台 送范希文 送段秘丞同理金陵 送次饶赵职方罢成德军通判还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牟衫 包含歉的词语有哪些 心粗胆大 鹵字旁的字 莺歌燕语 陌纸 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蛟龙戏水 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劈然 衣字旁的字 包含于的成语 方字旁的字 凝咽 操之过蹙 金相玉映 西垂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