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34
秋霁夜吟寄友人
唐彦谦 〔唐代〕
槐柳萧疏溽暑收,
金商频伏火西流。
尘衣岁晚缘身贱,
雨簟更深满背秋。
前事悲凉何足道,
远书慵懒未能修。
惟思待月高梧下,
更就东床访惠休。
在秋天的夜晚,槐树和柳树稀疏,炎热的夏天已经结束;金商的船只频繁地在西流的火焰中漂流。晚年的我衣衫褴褛,身世贫贱,秋雨更深,背上已被寒意侵袭。往日的悲凉事情又何必再提,远方的书信懒得去修整。唯有在高高的梧桐树下待月,更想去东床拜访我的朋友。
作者介绍:唐彦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体现了秋天的孤寂和深沉。
《秋霁夜吟寄友人》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在这首诗中,唐彦谦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和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槐柳萧疏,暗示了秋天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溽暑收”,则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已逝,秋的凉意渐浓。接着,诗人用“金商频伏火西流”描绘了商船在西流的景象,既有动感,又暗含着对生活的思考。
在提到自己的处境时,诗人表现出一种自嘲和无奈,认为“尘衣岁晚缘身贱”,反映了岁月的无情和自身的贫困。随着秋雨的降临,诗人的心中更添了一丝沉重的凉意。“前事悲凉何足道”,似乎在告诉读者,往事虽苦,但不值得再提。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期待在高梧下的月光中相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往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谊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槐柳”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条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金商频伏火西流”中,“金商”指的是?
A. 金子
B. 商船
C. 商人
D. 黄金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A. 忧伤
B. 释然
C. 怀念
D.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唐代诗人与宋代诗人关于秋天的描写常有不同,唐诗往往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宋诗则更注重理性思考和自然景色的描写。例如,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意境更为开阔,情感更为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