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25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 其二 静坐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
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
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静坐的情景。他坐在一张小榻上,身心都感到极为宁静。因为他内心明白快乐的源泉,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外在的安宁。桌上放着一些书卷,窗外的竹子摇曳,似是无心的散乱。尽管周围环境仍有喧闹的声音,却是野鸟的鸣叫和林中蝉虫的歌唱。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后世称为“司马公”。司马光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战乱与政治动荡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静坐反思与内心的平和,表达对外界喧嚣的超然态度。这种内心的宁静是一种对抗外界压力的精神寄托。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静坐于小榻上的宁静场景,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在喧闹的外界中,诗人选择静坐,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内心快乐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直缘知乐内”,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不是来自外部的环境,而是来源于对自我内心的认知与理解。这种内心的安宁和自省,使得诗人在纷乱的世俗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清明的心态。
此外,诗中的“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尽管周围有鸟鸣蝉声,但这并没有打扰到诗人的内心,反而增添了一种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寻求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内心的快乐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诗人通过静坐反思,揭示出在纷扰的世界中,真正的安宁与快乐是来自于对内心的理解与认知。
诗词测试:
诗人坐在什么地方?
诗中提到的“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认为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