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2:37
外监多假帝王尊,威胁偏裨势不存。
才许誓心安玉垒,已伤传首动金门。
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
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轮。
在外朝中,许多权臣假借皇帝的尊荣,威胁那些偏远地区的官员,使得他们的权势不再。虽然曾经发誓要保卫玉垒山,但如今却已经伤害了先帝的首级,金门的都城也因此动荡不安。三千客人中,难道没有一个是讲义气的吗?在这五百人中,必定有值得信赖的人。幸好汉朝的朝廷中还有许多烈士,直到现在仍然伏在蒲轮下,默默忍受。
许浑,字子云,号东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8年,卒于公元865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和战争题材。许浑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具有较强的历史感。
本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借边将刘皋无辜受戮的事件,表达对权臣横行、忠良被害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绘外朝权臣的专横和对边将刘皋的不公正待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开头两句指出外朝权臣依仗皇权,威逼地方官员,反映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而“玉垒”与“金门”的对比,显示了国家安全与个人忠诚之间的矛盾。在“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中,诗人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失望与希望交织,既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渴望,也对人心的冷漠表示无奈。最后一句“却赖汉庭多烈士”,则突出了历史上忠臣义士的存在,给人以振奋和希望的力量。
全诗情感复杂,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悲愤,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与信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许浑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与历史的沉重。
全诗通过对权臣横行和忠良被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忠臣的怀念,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希望。
诗中提到的“外监”指的是什么?
A. 内朝权臣
B. 外朝权臣
C. 地方官员
D. 百姓
“三千客里宁无义”中的“三千客”指的是?
A. 百姓
B. 士人或官员
C. 边防士兵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汉庭”是指哪个朝代?
A. 宋朝
B. 明朝
C. 唐朝
D. 汉朝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许浑与杜甫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共鸣,以及与李白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