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30
唐多令 雨后南下洼看芦洲水涨
作者: 周寿昌
一碧荡芦洲,晴沙得雨流。
趁西风作去弄新秋。
绝似湘江波色冷,只少个,钓渔舟。
雨霁夕阳收,钟声撼寺楼。
望西山云气仍浮。
准约重阳来载酒,篱外菊,试开不。
在雨后清澈的芦洲,阳光照耀下沙滩湿润。
趁着西风,带着新秋的气息,轻轻荡漾。
那波光倒映,恰似湘江的清冷,只是少了那钓鱼的小舟。
雨过天晴,夕阳收起,钟声在寺楼间回荡。
向西望去,山头的云气依然飘渺。
约定在重阳节来时带酒,看看篱外的菊花是否已经开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寿昌(1640-1730),字景星,号兰亭,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清新脱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其诗作常表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雨后南下洼的自然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思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描绘了雨后宁静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唐多令 雨后南下洼看芦洲水涨》是周寿昌描绘自然景色的一首佳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芦洲的美丽景象。首句“一碧荡芦洲”,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芦洲的清澈与宁静,给人以清新的视觉冲击。接着“晴沙得雨流”,则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趁西风作去弄新秋”,借助西风的意象,传达了秋天来临的气息。这一情节不仅仅是自然的变化,更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提及“绝似湘江波色冷”,将湘江的冷清与芦洲的景色相提并论,加深了情感的共鸣。
随着诗的深入,雨霁后的宁静和夕阳的美丽交织在一起,钟声的回荡更是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禅意和深邃。最后的“准约重阳来载酒”,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表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友谊与生活的珍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面颜色是哪种?
A. 碧绿
B. 青蓝
C. 红色
D. 淡黄
“准约重阳来载酒”中的“重阳”代表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诗中所提到的“湘江”是哪个省的河流?
A. 湖南
B. 湖北
C. 广东
D. 浙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