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时间: 2025-08-05 06:51:26

诗句

书奸书盗不隐,讳周讳鲁若私。

使乱贼惧直笔,于定哀多微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51:26

原文展示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书奸书盗不隐,
讳周讳鲁若私。
使乱贼惧直笔,
于定哀多微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公与奸诈的反思。书写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并不隐秘,讳言周公和鲁公的事情如同私人秘密。让那些作乱的贼人感到畏惧的是直率的笔墨,而在哀悼时却多了些隐晦的辞令。

注释

  • 书奸:指书写关于奸诈的事情。
  • 书盗:指书写关于盗窃的事件。
  • :掩盖或忌讳之意。
  • :指周公,周朝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 :指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 直笔:直率、坦诚的书写。
  • 定哀:指对亡者的哀悼。
  • 微辞:隐晦的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官府,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政治见识。刘克庄的诗作多以豪放、直率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时事和人情冷暖,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以直白的笔触揭示社会的不公与腐败,借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求。

诗歌鉴赏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是刘克庄在春夜温习旧作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奸诈与盗贼的揭露,展现出诗人对正义的渴望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感。通过对古人(周公、鲁公)的提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批判。诗中提到“使乱贼惧直笔”,显示出诗人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来震慑那些作恶者,体现出一种正义感与责任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凝练,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冲击。刘克庄的诗风虽有时显得沉重,但在这种沉重中,又透出一种清醒与希望,仿佛在呼唤人们对真理与正义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奸书盗不隐:直接书写关于奸诈和盗窃的事情,没有隐瞒的必要。
  • 讳周讳鲁若私:提到周公和鲁公的事情,像是私事一样被忌讳,表明了对历史的遮掩。
  • 使乱贼惧直笔:用直率的笔触让那些作乱的人感到畏惧,暗示文字的力量。
  • 于定哀多微辞:在哀悼时用的多是含蓄的言辞,反映出对真实情感的掩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书奸书盗”与“讳周讳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语气的对立。
  • 比喻:将“直笔”比作武器,象征着语言的力量。
  • 隐喻:通过“微辞”指代表面文章,表达对虚假情感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与批判,强调直面现实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要勇于发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不道德和背叛。
  • :代表着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 周公、鲁公: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正义与道德。
  • 直笔:象征着真理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书奸书盗”主要指代什么? A. 书写历史
    B. 书写不道德的行为
    C. 书写诗歌

  2. “直笔”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直率的言辞
    B. 锋利的武器
    C. 书法技巧

  3. 诗人对“周公”和“鲁公”的态度是什么? A. 尊敬
    B. 忌讳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中的国家与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春夜温故》更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直面揭露,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两者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人们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 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奉和咏雨应诏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材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丕的词语有哪些 掩其无备 华朴巧拙 濡写 山幽 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旧物青毡 面字旁的字 强而后可 包含厂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世上无难事 古是今非 鱼英 星飞云散 豸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