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32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
作者:许敬宗(唐代)
旭日临重壁,天眷极中京。
春晖发芳甸,佳气满层城。
去鸟随看没,来云逐望生。
歌里非烟飏,琴上凯风清。
文波浮镂槛,摛景焕雕楹。
璇玑体宽政,隆栋象端衡。
创规虽有作,凝拱遂无营。
沐恩空改鬓,将何谢夏成。
旭日照临重重的城墙,天恩普照这中京之地。春日的阳光照耀着花草,温暖的气息弥漫在整座城市。飞去的鸟儿逐渐消失在视线中,飘来的云彩又渐渐显现生机。歌声中没有烟雾飘荡,琴声中传来清爽的春风。文采的波光在栏杆上荡漾,春光的景色照耀着雕刻的楼柱。璇玑的体制宽广,象征着国家的法度与平衡。虽然法规有明确的规范,但气氛依然宁静、和谐。沐浴在国家的恩泽中,鬓发虽已微白,我又该如何感谢这丰收的夏日呢?
作者介绍:许敬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历任多个官职,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人生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新春伊始,朝廷命令各地文人以春天为题,表达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待。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是一首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诗作。诗人以“旭日临重壁”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明朗而充满生机的春日场景。通过对春光的细致描绘,诗中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妙,诗人不仅描绘了春日的阳光、花草和飞鸟,还巧妙地结合了琴声和歌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梦境中。诗中的“歌里非烟飏,琴上凯风清”更是将音乐与自然结合,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此外,诗中提及的“璇玑体宽政,隆栋象端衡”则将自然景观与政治理想相结合,隐含了对国家治理的期盼与向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蕴深远,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佳气”主要指什么?
“歌里非烟飏”中“非”的意思是:
诗中提及的“璇玑”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的完整解读,涵盖了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