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1:02
千秋岁 其一 长至泊庐山下
作者:梁清标 〔明代〕
遥青缥渺。彭蠡湖天晓。
葭管动,阳回早。
香闺添綵线,画阁薰龙脑。
人何处,楼船官烛寒相照。
星渚环山堞,战垒埋荒草。
伤往迹,浑如扫。
炉峰烟未改,鹿洞云还绕。
涛万叠,月明一点匡庐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湖边景色,远处的山色朦胧,彭蠡湖在晨曦中显得特别宁静。芦苇轻轻摆动,阳光已经开始洒下。香闺中增添了彩线,画阁里飘散着龙脑香。人们的身影在哪里呢?楼船上,官烛发出微弱的光亮。星星点点的水面环绕着山坡,昔日的战垒已经被荒草覆盖。往日的痕迹,仿佛都被一扫而空。炉峰的烟雾仍旧没有改变,鹿洞的云彩依然环绕。波涛汹涌,月光下的匡庐山显得格外渺小。
梁清标(约1560年-1620年),字嘉猷,号清标,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山水情怀,极具抒情性。
这首《千秋岁》作于梁清标的庐山游历期间,诗人以庐山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千秋岁 其一 长至泊庐山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晨曦与湖泊的宁静,构建出一种恬淡而悠远的意境。开头“遥青缥渺”便勾勒出远山的轮廓,结合“彭蠡湖天晓”,将诗人置于一个清晨的自然氛围中。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既有“葭管动”的动感,又有“阳回早”的暖意,呈现出春日的生机。
诗中交织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思考。特别是“伤往迹,浑如扫”,在描述战垒被荒草覆盖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此句不仅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也传递了对曾经辉煌的无奈与伤感。
最后的“涛万叠,月明一点匡庐小”,将诗人置于更为辽阔的自然背景下,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渺小和谐共存。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的表达上自然流畅,体现了梁清标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清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回归自然、心灵宁静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彭蠡湖”位于哪个省?
“香闺添綵线”中的“香闺”指的是什么?
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在什么时间?
《春晓》 by 孟浩然
描绘春天来临的自然景象,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意,与《千秋岁》的宁静清晨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时间段的自然美。
《静夜思》 by 李白
在夜的宁静中思念故乡,反映出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千秋岁》则通过清晨的景象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