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27
观基感兴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本是输基强作嬴,
看来终与好基争。
君看国手无双底,
何用旁人捄败兵。
这本是由于基础的强大而取得胜利,
然而最终似乎还是与实力较强的对手争斗。
你看那国手的技艺无人可敌,
何必依赖他人来拯救失败的队伍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国手无双”这一表达可以联想到古代竞技或战争中的顶尖人物,如将领或棋手,强调了个人实力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石头,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诗风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他的作品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人实力与基础的重要认识。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强调了自身实力的不可替代性。
《观基感兴》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实力与基础重要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在竞争中基础的力量和个人的不可或缺。开头两句通过“输基”与“好基”的对立,暗示了不论是何种情况,最终仍然要依赖坚实的基础。诗人在此强调了实力的真谛——胜利不仅仅依靠运气或外部帮助,而是需要扎实的底蕴和过硬的技术。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君看国手无双底”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说明在任何领域中,真正的高手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获得的。最后一句“何用旁人捄败兵”则是对依赖他人解决问题的否定,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应当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体现了杨万里诗作中常见的理性思考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实力和基础在竞争中的重要性,提倡个人自强和坚持努力,不依赖他人。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与成功和荣耀相结合,展示了对个人奋斗和实力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输基”指的是什么?
“君看国手无双底”中的“国手”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何用旁人捄败兵”强调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观基感兴》更强调基础和实际能力的重要性,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示了不同的诗风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