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时间: 2025-05-02 13:03:32

诗句

镇蜀双清献,回天再子明。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3:32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镇蜀双清献,回天再子明。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魏国文忠京公的哀悼。诗中提到他在四川的清白和贡献,仿佛能挽回天命,带来光明。他从不因权势而动声色,始终以笑容面对权衡利弊。临终时,他对国家的忧虑无以言表,终其一生都不追求名利。作为中兴的贤相,他的光辉如同日月,令人仰望。


注释

  • 镇蜀: 指镇守四川的地方。
  • 双清: 比喻清白和正直。
  • 一笑付权衡: 不在乎权势的得失,淡然处之。
  • 临绝: 指临终之际。
  • 中兴贤相傅: 中兴的贤良之相,指魏国文忠京公的地位和贡献。
  • 日月夺光精: 比喻其光辉超过了日月,形容其卓越的才能。

典故解析

  • 贤相傅: 指历史上被称为贤相的名臣,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在国家复兴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魏国文忠京公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及为国奉献精神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魏国文忠京公的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开篇提到“镇蜀双清献”,既是对其清白的赞美,也是对其为国贡献的肯定。接下来,诗人通过“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表现出京公淡泊名利、处世态度的从容与洒脱,令人敬佩。

“临绝缘忧国”一句,传达了京公临终时对国家的深切忧虑,突显出其心系民众的情怀,表现出一种高尚的责任感。最后一句“日月夺光精”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京公的卓越和影响力,仿佛他的光辉可以超越自然界的日月,触动人心。

整首诗在哀悼中融入了对其品德的赞美,情感真挚且深沉,借此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的追思与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镇蜀双清献”: 赞美京公在四川的清白与贡献。
    • “回天再子明”: 希望他能带来光明与希望。
    • “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 体现其对权势的淡然态度。
    • “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 描述他临终时的忧国情怀与不求名利的品格。
    • “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表达对他卓越才能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月夺光精”,夸张京公的光辉。
    • 对仗:前后句式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一位贤良之士的怀念,歌颂了他无私奉献、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 清白: 象征正直与无私。
  • 光明: 代表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忧国情怀: 体现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镇蜀双清献”中的“双清”指的是什么?

    • A. 清白与正直
    • B. 清晨与清夜
    • C. 清水与清风
  2. 诗中“日月夺光精”用来形容什么?

    • A. 魏国文忠京公的品德
    • B. 自然界的变化
    • C. 诗人的才华
  3.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魏国文忠京公的什么情感?

    • A. 赞美与怀念
    • B. 怨恨与不满
    • C. indifferent

答案: 1.A,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挽歌更注重个人品德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悲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山 除夕客中 春舟 秋日归迟 春城即事 江行 夏夜 山寺有访 秋蓬晚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剿饷 渊渟泽汇 绣口锦心 顿开头的成语 龠字旁的字 烟结尾的成语 玉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迈步 包含信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依模照样 历史地理学 樛萝 瞽言刍议 凵字底的字 移东篱,掩西障 高抬明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