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黄生借书说》

时间: 2025-05-07 08:53:15

诗句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3:15

原文展示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白话文翻译

黄生想借书。随园的主人把书给他,并告诉他,书籍是不借就不能读的。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吗?皇帝的书籍,虽然有很多,但皇帝真正读书的人又有几个呢?富贵人家藏书如山,但真正读书的又有几个?至于那些祖辈留下的书籍,子孙们大多也都会抛弃。书籍如此,天下的物品也都是一样。若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强行借用,必然会担心被人追讨,心中惶惶不安,玩弄不已,想着今天在,明天就没了,我再也见不到它了。如果是自己的东西,就会高高地束起来,藏起来,想着等日后再来看。小时候我爱读书,家境贫寒,难以获得。有一个叫张的家族,藏书非常丰富,我去借书,但他们不肯借,回去后我只好在梦中想象。于是我看到的东西就格外珍惜。等到我通了籍,俸禄下来,书籍也就来了,满满一堆,卷轴上时常蒙着灰尘。然后我感叹,借书的人用心是专注的,而我少年的时光却是可惜的!现在黄生的贫穷和我相似,他借书也同样像我,只是我的公书和张氏的吝啬书不一样。那么我是否真的是不幸遇到张呢?而黄生是否真的很幸运遇到我呢?知道了幸运和不幸,那么他们读书的时候必然会专心,而归还书籍也必然会迅速。这是一种说法,使得书籍与人同行。

注释

  • 黄生:黄生是文中借书者的称呼,代表了求知者的形象。
  • 随园:指随园主人,可能是指随园的一个书房或藏书之地。
  • 七略四库:指古代中国的四大书库,象征着丰富的知识资源。
  • 汗牛塞屋:形容藏书极多,牛车拉不动,书籍占据了整个房屋。
  • 高束:高高地束起,表示珍惜和妥善保管的态度。
  • 通籍:获得官职或身份的资格。
  • 素蟫灰丝:形容书籍的外表,可能指书籍的封面或卷轴上积满了灰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随园,晚号洒落堂主人,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美食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实著称,尤擅长写诗和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黄生借书说》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书籍和知识的珍视,以及对借书文化的思考。通过对黄生借书经历的描写,袁枚传递了书籍对于求知者的重要性及对书籍拥有权的理解。

诗歌鉴赏

《黄生借书说》是一篇关于借书和读书的散文,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思考。诗中通过黄生借书的经历,揭示了借书与拥有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书籍不仅是物质上的借用,更是精神世界的交流。袁枚借助黄生的故事,表达了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提示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书籍,尽快阅读并归还,从而形成良好的借书习惯。

通过对比天子和富贵人家的藏书,袁枚指出,即使拥有再多的书籍,但若不读书,那也是毫无意义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读书的专注,折射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通过对书籍的借用与归还,袁枚强调了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知识的传递中所需的尊重与珍惜。

总之,这篇作品不仅是对读书的赞美,更是对借书文化的深思,提醒我们在追寻知识的路上,应以专注的心态去面对,珍惜每一本书所带来的智慧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生允修借书:黄生想要借书,表明他对知识的渴求。
  •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随园的主人把书给他,并告知他书籍是需要借用才能阅读的,强调书籍的共享性。
  •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通过提问引入,指出即使是天子也未必会读完所有的书籍,暗示知识的稀缺和不易。
  •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形象地描写藏书的多,但真正用心读书的人却很少。
  •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反映了对知识的传承与遗忘,许多书籍最终无人问津。
  •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强调这种现象并非只有书籍,任何物件都是如此。
  •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如果是自己的东西,就会加以珍惜和妥善保管。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作者自述小时候热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而难以获得。
  •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描述借书的失落与渴望,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
  •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将黄生的境遇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产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汗牛塞屋”比喻藏书的丰富,形象生动。
  • 对仗:如“今日存,明日去”,形成对比,增强语势。
  • 排比:在描述藏书与读书的无奈时,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书籍的价值和知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借书文化的思考与反思。通过黄生的借书经历,袁枚不仅展现了书籍的珍贵与稀缺,同时也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提醒人们珍惜书籍,专注于知识的学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是学习与成长的工具。
  • 黄生:代表求知者,追求知识的勇气和决心。
  • 随园:象征书籍的庇护所,体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生借书的心态是什么?

    • A. 不在乎
    • B. 渴望知识
    • C. 只想展示
    • D. 随意借用
  2. 袁枚在文中提到的“汗牛塞屋”意指什么?

    • A. 书籍很多
    • B. 知识贫乏
    • C. 书籍珍贵
    • D. 书籍难得
  3. 黄生和袁枚的境遇有什么相似之处?

    • A. 都贫穷
    • B. 都拥有书籍
    • C. 都不在乎知识
    • D. 都喜欢借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读书》:朱自华的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与乐趣。
  • 《书愤》:陆游的诗,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生借书说》与《读书》:两者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但《黄生借书说》更侧重于借书文化的思考,而《读书》则是直接表达对读书的热情与追求。

参考资料

  • 《袁枚全集》
  • 《清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书籍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合花·风叶敲窗 失调名 望远行(元夕) 阮郎归 清平乐 烛影摇红 风流子 夜合花 昼锦堂 醉思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练行 糸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巢居穴处 冶丽 河鱼天雁 歺字旁的字 送子观音 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一时半刻 问辨 形影相顾 杠房 包含末的词语有哪些 耒字旁的字 至知不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