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8:20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在一个秋夜,我去拜访朋友,首先听到了水面上传来的笛声。
一轮凉爽的明月高悬,伴着笛声,醉意渐浓。
那悠扬的笛声仿佛能拦住碧空中的云彩,香气则从深处的红藕中飘散开来。
在清露的映衬下,我们相逢,月光的流影湿润了我的衣襟。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自由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应表达真实情感,反对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形式。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袁枚游历时,夜晚造访朋友,正值秋季,夜色清幽,环境宁静,正是吟咏的好时机。作品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心灵交流。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中“先闻水上音”,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更引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笛声在凉月下回荡,带着醉意,令人陶醉。袁枚巧妙地运用“响遏碧云近”一语,显示了音乐的悠远和广阔,仿佛可以与天上的云彩对话,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香传红藕深”则用香气引入了自然的美好,红藕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优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中,诗人把月光和露水结合起来,展现了清晨与夜晚的交替,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夜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袁枚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笛子
C. 古筝
“流影湿衣襟”中的“流影”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影子
B. 月光的影子
C. 风的影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