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6:53
凤岭高登演武台,
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
一样江山两样才。
在凤岭的高处,武台巍峨耸立,
大风从排衙的石头上吹来。
钱王英武而强大,康王则显得软弱,
同样的江山,却有着不同的才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华,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民生,作品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湖上杂诗”是袁枚在游历湖泊时的即兴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结合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评价。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袁枚表达了对领导才能和治国理政的思考。
这首诗以高耸的凤岭作为背景,展现了雄伟的武台,象征着力量与威严。首句描绘出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排衙石上大风来”这一描写,将自然力量与人文环境结合,暗示着风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政治风云变幻的象征。
在后两句中,诗人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对比,钱王以其英武而被赞誉,而康王则显得虚弱无力。两者的比较,反映出在同一片江山之下,不同的领导者有着不同的治国能力。作者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对领导才能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对现实的隐喻。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袁枚的深厚文采与对社会、历史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探讨了领导才能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在同样的环境下,人才能够影响历史的走向。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深刻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岭”象征着什么?
诗中对比的两位王是谁?
诗中提到的“演武台”主要用于什么目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袁枚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和领导才能的探讨,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沉思。两首诗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