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1:34
偶题
作者: 崔澂 〔明代〕
行舟少住更听歌,江上东风吹绿波。
折桃华,赠离别,却怜春色已无多。
这首诗描绘了在船上短暂停留时,听到歌声的情景。江上的东风吹拂着波浪,春天的桃花在此时被折下,赠送给离别的朋友。诗人感慨春色已经不多,流露出对逝去春光的惋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春天与美好,折桃花赠友常用以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此诗中“春色已无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崔澂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表现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偶题》创作于春天,诗人乘舟游览,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可能是在送别朋友或亲人时创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春色的珍惜。
《偶题》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透过船上的短暂停留,诗人通过听歌的细节,将自然与人事结合。诗的前两句“行舟少住更听歌,江上东风吹绿波”描写了船行江上,轻松自在的情景,东风的轻拂与波光粼粼的水面,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面。接着“折桃华,赠离别”中的桃花,既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又暗示着离别时的惆怅。最后一句“却怜春色已无多”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既是对春天短暂美好的叹息,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拟人手法,如“东风吹绿波”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增添了生动的气氛。此外,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伤。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反映出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折桃华,赠离别”中的“桃华”指的是什么?
a) 桃树的叶子
b) 桃花
c) 桃子的果实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色引发对友情的思考,二者在表达离别时的情感上颇为相似,均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崔澂的诗更加倾向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感受,王之涣则更具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