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3:33
原文展示:
西湖观梅三首 其二
章谦亨 〔宋代〕
不费东君力,常先草木荣。魏徵元妩媚,夷甫太鲜明。有色谁同洁,无香可比清。飘零惟不恶,羌笛任渠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不依赖外力自然盛开的景象,赞美其美丽而不妖艳,鲜明而不刺眼。诗中提到梅花虽有色却无人能比其洁白,虽无香却无比清雅。即使飘零也不令人厌恶,任由羌笛声横行。
注释:
- 东君:指春神。
- 魏徵:唐代名臣,此处比喻梅花的妩媚。
- 夷甫:指鲜明、明亮的颜色。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此处指笛声。
诗词背景:
章谦亨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崇尚自然与简朴,诗人通过描绘梅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自然、高洁的品质。诗人用“不费东君力”来形容梅花不依赖春神的力量就能自然盛开,体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独立。诗中的“魏徵元妩媚,夷甫太鲜明”则通过比喻,赞美了梅花的美丽而不妖艳,鲜明而不刺眼。最后两句“飘零惟不恶,羌笛任渠横”则表达了即使梅花飘零也不令人厌恶,任由笛声横行,体现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深深欣赏。
诗词解析:
- 首句“不费东君力”:表达了梅花不依赖外力自然盛开的特性。
- 次句“常先草木荣”:说明梅花常常在其他草木之前盛开。
- 第三句“魏徵元妩媚”:用魏徵的妩媚来比喻梅花的美丽。
- 第四句“夷甫太鲜明”:形容梅花的颜色鲜明而不刺眼。
- 第五句“有色谁同洁”:强调梅花的洁白无人能比。
- 第六句“无香可比清”:说明梅花的清雅无香可比。
- 最后两句“飘零惟不恶,羌笛任渠横”:表达了梅花飘零也不令人厌恶,任由笛声横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魏徵的妩媚和夷甫的鲜明来比喻梅花的美丽和颜色。
- 对比:通过“有色谁同洁”和“无香可比清”的对比,强调梅花的洁白和清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梅花的自然、高洁品质,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洁白和清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和独立。
- 东君:象征春神,代表自然的力量。
- 魏徵:象征妩媚的美丽。
- 夷甫:象征鲜明的颜色。
- 羌笛:象征自由和随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不费东君力”中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A. 春神
B. 诗人
C. 梅花
D. 笛声
- 诗中“魏徵元妩媚”用魏徵来比喻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美丽
C. 梅花的香气
D. 梅花的坚韧
- 诗中“飘零惟不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梅花飘零令人厌恶
B. 梅花飘零不令人厌恶
C. 梅花飘零令人喜爱
D. 梅花飘零令人感慨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赞美梅花的坚韧和高洁。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章谦亨的《西湖观梅三首 其二》:两者都赞美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而章谦亨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美丽和清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谦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梅花诗选》:收录了多首咏梅的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