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榴皮题壁韵》

时间: 2025-05-07 08:14:01

诗句

万里间关辞蜀道,六年前后到西馀。

虽无泰华寄来树,且读人间未见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4:01

原文展示:

万里间关辞蜀道,
六年前后到西馀。
虽无泰华寄来树,
且读人间未见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蜀道与西域之间的千里离别,六年后才到达西域的心情。尽管没有泰山的华美树木寄来,且在这人世间也未见到书信。

注释:

  • 万里间关:指的是蜀道与西域之间的遥远距离和关卡。
  • 辞蜀道:告别蜀道,表示离开蜀地。
  • 六年前后:指的是作者在这段时间内的经历。
  • 泰华:指的是泰山,象征高大、雄伟的树木。
  • 人间未见书:指没有接收到任何书信,表达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开元,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外游历的过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间书信缺乏的无奈,反映出当时人们由于战乱、交通不便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对亲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和榴皮题壁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漫长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通过“万里间关辞蜀道”,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远离故乡的情境,强调了地理距离的遥远和心理的孤独。接下来的“六年前后到西馀”,则表明了时间的漫长与旅途的艰辛,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等待和离愁。

诗中提到“虽无泰华寄来树”,借用泰山之树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然而现实却是“且读人间未见书”,表露出对信息缺乏的遗憾与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情世故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间关辞蜀道:远道而行,告别蜀地,显示出离别的感伤。
  2. 六年前后到西馀:漫长的旅行,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对故土的思念。
  3. 虽无泰华寄来树:虽然没有美丽的树木寄来,表现对自然美的向往。
  4. 且读人间未见书:没有书信的音讯,流露出对亲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泰华”的意象比喻美好的人情和自然,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感伤,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和经历的艰辛。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传达了对美好的渴望与对亲情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象征离别与孤独的旅程。
  • 泰华树: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对故乡的向往。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间关”是指什么? A. 远离故乡
    B. 近在咫尺
    C. 旅行的乐趣

  2. “六年前后到西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念与孤独
    C. 忘却

  3. “虽无泰华寄来树”中“泰华”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书信
    C. 亲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是对亲情的深刻感悟。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冯开元的诗更强调旅途的孤独感,而杜甫的诗则更着重于对兄弟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观止》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宁渊观 故年家姚公挽章 喜归作 请说归休好 其二 中秋书事 秋日郊居 赠王茂升 出郊 压云亭 城西晚步呈王亮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逆天违众 心术不正 夜昏 四字头的字 氏字旁的字 瞋目案剑 一言为定 夜蛾赴火 遗德余烈 鼓字旁的字 下横 倚闾望切 包含臧的词语有哪些 横尸遍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