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3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35:04
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
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
累累圹中物,多于养生具。
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
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
用千金买来的鱼灯,泉下的光照耀着狐狸和兔子。
行人经过陵墓,却在此哀悼扶苏的墓。
累累的坟墓中埋藏的物品,远比养生的器具要多。
如果山能够移动,那就把秦国的土移走吧。
舜帝虽然早已去世,至今仍未为他封树。
曹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常涉及历史和时事,风格沉稳而深刻。
该诗创作于唐代,时值国家统一,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下的反思,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始皇陵下作》是一首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千金买鱼灯”,不仅是对奢华生活的嘲讽,也隐含着对物质追求的无奈。水下的光照耀着狐狸和兔子,象征着阴暗与无常,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接着,诗人提到“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将历史人物扶苏的悲剧与当下行人的哀悼相结合,突显出历史的沉重和人们对先王的追思。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则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不满,暗示了对权力与暴政的批判。
最后提到的“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则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怀念,尽管时光流逝,伟大的德治思想依然未被遗忘。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对权力与暴政的反思,以及对伟大人物的怀念,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人生命运的无常。
诗中“千金买鱼灯”意指:
A. 物质追求
B. 对财富的嘲讽
C.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D. 以上皆是
“扶苏墓”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秦始皇
B. 赵高
C. 扶苏
D. 舜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A. 感叹与怀念
B. 漠不关心
C. 全然否定
D. 赞美与歌颂
曹邺的《始皇陵下作》与王维的《鹿柴》在主题上都涉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曹邺更侧重于对权力与历史人物的反省,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